-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旋涡发生体
- B.发射换能器
- C.接收换能器
- D.超声筒
- E.测量室
- A.热风干燥法
- B.自然风干
- C.感应加热法
- D.烘箱干燥法
- E.通电烘干
- A.应将伤员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 B.解松伤员的衣扣、裤带、裸露前胸
- C.将伤员的头侧过
- D.清除伤员呼吸道的异物
- A.进、回风井的井口标高差
- B.地面温度的变化
- C.矿井工业广场小气候
- D.降雨量
- A.必须采用负压通风
- B.采用机械通风,安装2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装置,实现双回路供电
- C.按规定进行通风能力核定
- D.矿井内各地点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 A.误操作
- B.电源电压低
- C.绝缘击穿
- D.机械性绝缘损伤
- A.风压、风量
- B.功率、效率
- C.转数
- D.风速
- A.安装地点
- B.数量
- C.水量或岩粉量
- D.安装质量
- A.操作者本人
- B.作业场所工作人员
- C.邻近其他作业场所工作人员
- D.管理人员
- A.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
- B.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的
- C.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的
- D.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 A.调校
- B.维护
- C.收发
- D.运送
- A.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
- B.一定的氧气浓度
- C.在煤矿井下
- D.高温热源及一定的存在时间
- A.顶板完好
- B.支架完整
- C.避开机械设备
- D.避开电气设备
- A.毛巾包扎法
- B.腹布包扎
- C.三角巾包扎
- D.绷带包扎法
- A.并联通风
- B.没有按正规设计形成通风系统
- C.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
- D.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
- 26
-
下列气体有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 B.硫化氢
- C.二氧化碳
- D.二氧化硫
- A.轻便、易于携带的监测仪器仪表
- B.限制或减少向采空区丢煤
- C.早期识别内因火灾
- D.针对煤层赋存条件,合理确定开拓方式
- A.光干涉式
- B.热效式
- C.热导式
- D.便携式
- A.工作面
- B.回风流
- C.局部通风机前
- D.开关
- E.机电设备处
-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 B.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 C.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 D.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A.0.005
- B.0.01
- C.0.015
- D.0.02
- A.5
- B.10
- C.15
- D.20
- A.可重新连线
- B.不可以重新连线
- C.不用发爆器
- A.甲烷
- B.乙烯
- C.乙炔
- D.二氧化碳
- A.半煤岩巷
- B.岩巷
- C.煤巷
- A.U型
- B.Y型
- C.W型
- D.U+L
- A.向内
- B.向外
- C.向左
- D.向上
- A.10
- B.8
- C.6
- D.4
- A.直接
- B.综合
- C.隔绝
- A.0.5%
- B.0.75%
- C.1%
- D.1.5%
- A.1.5
- B.3
- C.5
- D.7
- A.风机和刮板输送机闭锁、瓦斯电闭锁
- B.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 C.风电闭锁、瓦斯和电钻闭锁
- A.1
- B.2
- C.3
- A.3
- B.4
- C.5
- A.化学氧隔离式
- B.压缩氧隔离式
- C.过滤式
- A.5
- B.10
- C.15
- D.20
- A.10
- B.20
- C.30
- A.20
- B.30
- C.50
- A.5
- B.10
- C.15
-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