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眼疾
- B.全身疾病
- C.眼底病及糖尿病
- D.眼疾或其他疾病
- A.适当降低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眼的度数,减少双眼视网膜像差
- B.继续配戴原处方眼镜进行适应
- C.加用三棱镜改变复视症状
- D.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以便进行适应
- A.0.1视力
- B.0.3视力
- C.0.06视力
- D.0.5视力
- A.顶端
- B.顶心角
- C.基底
- D.底顶线的垂线
- A.根据员工技术专长进行分工
- B.对待不同服务对象采取一视同仁的服务态度
- C.师徒之间要平等和互相尊重
- D.取消员工之间的一切差别
- A.结膜炎
- B.镜片正反面戴反
- C.初期适应的正常反应
- D.泪膜不稳定
- A.润眼液、镜盒和角膜接触镜配戴手册等
- B.护理液、润眼液、镜盒和角膜接触镜配戴手册等
- C.护理液、镜盒和角膜接触镜配戴手册等
- D.护理液、润眼液和角膜接触镜配戴手册等
- A.过矫
- B.欠矫
- C.漏矫
- D.低矫
- A.合成树脂
- B.聚碳酸酯
- C.二氧化硅
- D.克罗克斯片
- A.生活邋遢的人
- B.在酸性环境中工作的人
- C.在碱性环境中工作的人
- D.足球运动员
- 39
-
螯合剂的作用是()。
- A.控制护理液的Ca2+和Mg2+浓度
- B.控制护理液中H+浓度
- C.适应眼表环境的渗透压
- D.洗涤和基础灭菌
- A.记忆钛
- B.纯钛
- C.钛合金
- D.Beta钛架
- A.透镜焦距的倒数
- B.透镜焦距的大小
- C.透镜焦点的倒数
- D.透镜焦点的大小
- A.+6.0DS
- B.+7.50DS
- C.+5.0DS
- D.+9.0DS
- A.“人工近视”
- B.睡觉
- C.一般休息
- D.药物散瞳
- A.急性结膜炎
- B.圆锥角膜
- C.色素膜炎
- D.视神经炎
- 45
-
角膜的组织学特点是()。
- A.有血管、不透明
- B.无血管、部分透明
- C.无血管、透明
- D.有血管但是可以透光
- A.测量数据不准确
- B.测量数据与距离成反比
- C.测量数据与距离成正比
- D.测量数据更准确
- A.老年人睫毛呈白色
- B.睫毛乱生
- C.双行睫毛
- D.倒睫
- A.头转动
- B.映光
- C.轴向
- D.转动
- A.调节学说
- B.压力学说
- C.形觉剥夺学说
- D.离焦学说
- A.棱镜
- B.平面透镜
- C.柱面镜
- D.低度球面镜
- A.变暗
- B.变形
- C.过亮
- D.不亮
- A.青光眼大发作
- B.眼外伤
- C.急性结膜炎
- D.球后视神经炎
- 53
-
儿童内斜视治疗前()。
- A.必须阿托品散瞳验光
- B.无须散瞳
- C.不用屈光检查
- D.小瞳下直接验光不用散瞳
- A.正框架眼镜形成环形盲区
- B.框架眼镜没有视野的限制
- C.角膜接触镜没有视野的限制
- D.负框架眼镜形成环形复像区
- A.物体
- B.第一分界面
- C.第二分界面
- D.分界面
- A.凸透镜两侧物点与焦点互为共轭
- B.透镜两侧的物点与像点位置互换后效果完全不同
- C.可以形成虚像但一定是倒立的
- D.实像必为倒立
- A.动向
- B.速率
- C.亮度
- D.形状
- A.一过性视力下降
- B.可以用光学方法矫正视力
- C.RGP较框架眼镜矫正效果要好
- D.视力急剧下降,无法进行光学矫正
- A.不能配镜
- B.可以配角膜接触镜
- C.可以配框架眼镜
- D.治疗后不能再配镜治疗
- A.光线通过瞳孔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点为Airy光斑
- B.点光源通过任何一个光学系统,均可成为一个像点
- C.人眼分辨的最小距离相当于Airy光斑直径的长度
- D.人眼刚好分辨的两物点的最小像距为Airy光斑直径的一半
- A.应考虑工作的环境
- B.应考虑配戴者的职业性质
- C.应考虑配戴者能否保持手的清洁
- D.任何职业的人都适合配戴
- A.差
- B.清晰
- C.不清晰
- D.模糊
- A.3m
- B.4m
- C.5m
- D.7m
- A.镜片偏离后,可通过眼球转动使镜片复位
- B.镜片偏离后,可通过手指滑动镜片使其复位
- C.可嘱配戴者向镜片偏位方向转动眼球使其复位
- D.可嘱配戴者向镜片偏位方向看,然后用手指使其复位
- A.近视镜片度数增加,远视镜片度数降低
- B.由于接触镜的后顶点与框架眼镜的后顶点位置不同
- C.屈光度数超过4.00D需要进行焦度换算
- D.近视镜片度数降低,远视镜片度数增加
- A.+1.00度
- B.0度
- C.+2.00度
- D.-1.00度
- A.-8.50D
- B.-8.00D
- C.-7.75D
- D.-7.50D
- A.叠合
- B.密接
- C.叠合、密接
- D.叠合、连接
- 69
-
眼的光轴是指()。
- A.结点与黄斑中心凹的连线
- B.注视点与眼旋转中心的连线
- C.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的垂直线
- D.双眼视线夹角的中分线
- A.K角
- B.视角
- C.前倾角
- D.折射角
- A.结膜、角膜、虹膜、视网膜
- B.角膜、虹膜、玻璃体、视网膜
- C.角膜、虹膜、瞳孔、视网膜
- D.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 A.380nm
- B.400nm
- C.620nm
- D.535nm
- A.过矫要求矫正视力低于0.8
- B.欠矫要求矫正视力低于0.8
- C.最小度数最佳矫正视力
- D.最大度数最佳矫正视力
- A.2~4mm
- B.1~2mm
- C.3~5mm
- D.5~6mm
- A.30岁
- B.55岁
- C.70岁
- D.60岁
- A.柱镜
- B.棱镜
- C.球镜
- D.压贴镜片
- A.必须使用调节
- B.不需要使用调节
- C.需要调节滞后来代偿
- D.需要调节不足来抵偿
- 78
-
中和法的特点是()。
- A.经济、简便,但微生物灭活不彻底
- B.延长了消毒时间,对微生物灭活十分可靠
- C.可使镜片上残余的过氧化氢降到安全浓度以下
- D.可直接入眼
- A.45°
- B.60°
- C.90°
- D.120°
- A.低度散光
- B.顺规散光
- C.逆规散光
- D.角膜移植术后不规则散光
- A.高度
- B.亮度
- C.透明度
- D.灰度
- A.镜片变硬、变形
- B.尖锐性异物进入上睑结膜下
- C.镜片配适不良
- D.注视电脑时间过长后配戴引起
- A.应停戴休息
- B.可以继续使用原护理液,再观察一天
- C.检查角膜及结膜
- D.更换不同品牌护理液
- A.人工近视
- B.近视
- C.小于人工近视的近视
- D.高度近视
- A.光学原理
- B.折射原理
- C.机械原理
- D.反射原理
- A.早期
- B.少数
- C.晚期
- D.多数
- A.1天
- B.1周
- C.每半月
- D.1个月
- A.若戴镜后感不适,立刻摘下镜片重戴
- B.若戴镜后感不适,可用手指在镜片上揉动排出镜片下气泡
- C.可嘱配戴者向镜片偏位方向转动眼球使其复位
- D.可嘱配戴者向镜片偏位方向看,然后用手指使其复位
- A.不变
- B.减90°
- C.被180°减
- D.减6乘30°
- A.多少
- B.质量
- C.颜色
- D.价格
- A.基底向内
- B.基底向外
- C.基底向上
- D.基底向下
- A.复视
- B.视物变色
- C.黑影飘动
- D.异物感
- A.具有高效防腐灭菌作用
- B.具有洗涤和基础灭菌的功效
- C.适应眼表环境的酸碱度
- D.适应眼表环境的渗透压
- A.2.0D
- B.1.0D
- C.3.0D
- D.4.0D
- A.交往规则
- B.操作程序
- C.群众观念
- D.外事纪律
- A.仍有视物模糊现象
- B.与近视症状一致
- C.视物可有眯眼现象
- D.视疲劳现象严重
- 97
-
基本视标的定义为()。
- A.1分视角的视标
- B.2分视角的视标
- C.3分视角的视标
- D.5分视角的视标
- A.红色光
- B.黄色光
- C.绿色光
- D.紫色光
- A.正镜片
- B.负镜片
- C.散光片
- D.平光片
- A.-0.21D
- B.0.50D
- C.+0.24D
- D.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