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假性”近视
- B.真性近视
- C.混合性近视
- D.单纯性近视
- 正确
- 错误
- A.均匀介质对光的传播在各个方向上都相同
- B.光密介质的折射率高,光速慢
- C.光疏介质的折射率低,光速快
- D.同一介质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折射率相同
- A.互相垂直
- B.相交
- C.互相平行
- D.不一致
- A.-2.50D
- B.-3.50D
- C.-4.50D
- D.-5.50D
- 33
-
多基因遗传眼病包括()。
- A.先天性上睑下垂
- B.斜视
- C.先天性白内障
- D.视网膜色素变性
- A.老化变形的镜片不利于观察配适
- B.一般诊断性试戴片在使用30~50次后必须更换
- C.若镜片沉淀物较多,可以清洗后继续使用
- D.镜片有破损必须及时更换
- A.球面透镜
- B.柱面透镜
- C.三棱镜
- D.棱镜度
- A.发散光线
- B.平行光线
- C.乱射
- D.会聚光线
- A.夜盲
- B.虹视
- C.散光
- D.斜视
- A.顶点
- B.偏向角
- C.立体角
- D.底角
- A.注意与配戴者沟通,使放松心情
- B.手指复位镜片时,手指可直接接触结膜,但不能接触角膜
- C.若镜片被挤出后,要清洗后再戴镜
- D.若配戴者出现明显不适,应放弃手法复位,摘掉镜片
- A.相互交错
- B.相互平行
- C.相互干扰
- D.互不干扰
- A.镜片为高含水镜片
- B.镜片边缘设计不良
- C.镜片配适过松
- D.镜片面向戴反
- A.小数差、同符号、转向
- B.十字图、符号异、同向
- C.代数和、变号、转向
- D.只加不减、变号、同向
- 43
-
人眼由()组成。
- A.眼睑、眼球、眼底
- B.视神经、视交叉、大脑皮质
- C.角膜、巩膜、晶状体
- D.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 A.远视眼比正视眼使用更多的调节,多用的调节力就等于其远视度数
- B.近视眼比正视眼使用更少的调节,少用的调节力就等于其近视度数
- C.如果注视距离超过其远点,就会看不清物体也就不用调节
- D.近视眼比远视眼所使用的显性调节力要多
- A.顺动
- B.逆动
- C.视觉像移
- D.目测中和法
- A.一个固定脚架
- B.一个活动脚架
- C.两个活动脚架
- D.两个固定脚架
- 47
-
镜架桩头是指镜架()。
- A.鼻托与圈形相连处
- B.两圈形之间的部位
- C.镜片的装配位置
- D.位于镜圈和镜脚的连接处
- A.字母视标
- B.图形视标
- C.数字视标
- D.带缺口的C环
- A.新球面透镜的镜度为原球镜与柱镜镜度的代数和
- B.原镜球柱面绝对值和与新镜球柱面透镜绝对值和相同
- C.新柱面透镜的镜度与原柱镜镜度相同,但符号相反
- D.新柱镜轴向与原柱镜轴向垂直
- A.光的吸收包括表面吸收与内部吸收
- B.镜片光吸收现象会减少镜片的光透射比
- C.镜片只强烈吸收某些波长的光称为选择吸收
- D.镜片光吸收与反射呈反比
- A.1.9;30
- B.1.8;34
- C.1.7;41
- D.1.523;57
- 52
-
远视眼镜的验配要求()。
- A.一定过矫
- B.一定欠矫
- C.保留生理性远视
- D.低矫原则
- 53
-
()是隐形眼镜的禁忌症。
- A.Schirmer试验正常
- B.泪膜破裂时间大于15秒
- C.斜视及睑下垂
- D.斜视及眼球震颤
- A.过敏反应
- B.镜片有沉淀物
- C.洗澡或游泳
- D.软镜使用过多的多功能护理液揉搓
- A.用镊子夹取镜片
- B.用手指甲抓镜片
- C.镜片浮于镜盒边
- D.清洗镜片时用力不当
- A.底向相反
- B.底向相同
- C.顶向相反
- D.顶向垂直
- 57
-
焦度计的功能是()。
- A.检查镜片的屈光度及轴向
- B.检查眼底
- C.检查眼前节
- D.检查镜片有无变质
- A.起始状态
- B.最后结果
- C.可省略的步骤
- D.什么都不是
- A.远视眼
- B.散光眼
- C.近视眼
- D.老视眼
- A.1%
- B.6%
- C.25%
- D.100%
- 61
-
焦度表由()构成。
- A.一个固定脚架和一个活动脚架
- B.一个固定脚架和两个活动脚架
- C.两个固定脚架和一个活动脚架
- D.两个固定脚架和两个活动脚架
- A.消毒剂
- B.清洁剂
- C.缓冲剂
- D.渗透压调节剂
- A.44条
- B.45条
- C.46条
- D.47条
- A.耐腐蚀性强
- B.便于切削加工
- C.良好的弹性、耐磨性及抗磁性
- D.强度高,色泽度好
- A.脱位
- B.缺损
- C.混浊
- D.跳动
- A.S
- B.C
- C.DS
- D.DC
- 67
-
能动性远视是()。
- A.显性远视与绝对远视之差值
- B.睫状肌麻痹剂的使用可暴露的远视
- C.常规验光过程中矫正至正视的最小正镜的度数
- D.常规验光过程中可以表现出的远视
- 68
-
带缺口的C环视标是()。
- A.Landolt环视标
- B.E字表视标
- C.图形视标
- D.儿童专用视标
- A.α角
- B.β角
- C.C角
- D.K角
- A.0.37~4.0DC
- B.0.50~7.0DC
- C.0.50~10.0DC
- D.0.12~6.0DC
- A.0.12D、0.37D、0.62D
- B.0.25D、0.50D、0.75D
- C.0.08D、0.16D、0.32D
- D.0.50D、1.0D、1.50D
- A.点光源通过一个光学系统折射的像为一个点
- B.点光源只能通过球面透镜后才可成像为一个点
- C.点光源通过光学系统折射的像将成为一个衍射斑
- D.光线通过瞳孔在视网膜上成像为一个点
- A.近视眼配戴隐形眼镜比框架眼镜度数浅
- B.远视眼配戴隐形眼镜比框架眼镜度数浅
- C.角膜接触镜较框架眼镜像差大
- D.角膜接触镜较框架眼镜视场小
- A.阿贝数越大,越舒适
- B.阿贝数越小,越舒适
- C.没有关系,一样舒适
- D.30最舒适
- A.球性软镜可以矫正少量角膜散光
- B.高度角膜散光需要散光软镜矫正
- C.球性软镜不能矫正角膜散光
- D.球性软镜矫正散光的能力与镜片薄厚及含水量有关
- 76
-
树脂镜片的优点包括()。
- A.安全性好
- B.耐摩擦
- C.硬度低
- D.耐高温
- 77
-
远视眼容易出现()。
- A.外斜
- B.视疲劳症状
- C.眼球突出
- D.视物较近
- A.分界面
- B.平面
- C.物体
- D.法线
- A.润眼液
- B.角膜接触镜配戴手册
- C.镜盒
- D.去蛋白酶片
- A.白内障
- B.青光眼
- C.睑裂斑
- D.角膜炎
- A.为正
- B.为负
- C.为零
- D.没有符号
- A.巩膜结膜
- B.穹窿结膜
- C.后部结膜
- D.前部结膜
- A.镜片配戴过松
- B.镜片配戴过紧
- C.度数不足
- D.巨乳头性结膜炎
- A.玻璃体积血可引起玻璃体混浊
- B.飞蚊症不是玻璃体混浊
- C.增殖的玻璃体可引起视网膜脱离
- D.眼内炎症可引起玻璃体混浊
- 85
-
()时检影出现圆形映光。
- A.平光
- B.散光
- C.复合散光
- D.高度远散
- 86
-
显斜视以()最常见。
- A.共同性斜视
- B.麻痹性斜视
- C.先天性斜视
- D.特殊性斜视
- A.先配框架镜后再说
- B.先请眼科医生会诊,治疗后再考虑配镜
- C.检影配镜方法更加准确
- D.电脑验光配镜后加药物治疗是最好的方法
- A.正视化现象
- B.眼轴过长
- C.晶状体位置移位
- D.恒定性外斜视
- A.5min
- B.10min
- C.15min
- D.20min
- A.虹膜炎
- B.虹膜炎伴前房积脓
- C.眼内炎
- D.视神经炎
- A.结膜囊
- B.泪阜
- C.泪囊
- D.筋膜囊
- A.色散
- B.畸变
- C.场曲
- D.视觉像移
- A.先天性眼睑下垂
- B.高度近视
- C.红绿色盲
- D.白化病
- A.只有正视才有可能
- B.只有中高度近视才有可能
- C.只有远视才有可能
- D.只有散光才有可能
- A.镜片的透氧性
- B.瞬目的完整性
- C.镜片的活动度
- D.泪液的循环
- 96
-
硝酸纤维素属于()。
- A.金属材料
- B.天然材料
- C.热固性非金属材料
- D.热塑性非金属材料
- A.含有散光的屈光不正
- B.单纯散光
- C.高度近视
- D.高度远视
- 98
-
散光眼常有()。
- A.调节性内斜视
- B.眯眼、侧头及视疲劳
- C.假性近视
- D.废用性外斜视
- A.波长短、折射率弱、光速快、焦点远
- B.波长长、折射率强、光速快、焦点远
- C.波长长、折射率弱、光速慢、焦点远
- D.波长长、折射率弱、光速快、焦点远
- 100
-
远视眼配镜的总原则是()。
- A.达到最佳视力所需要的最高度数处方
- B.达到最佳视力所需要的最低度数处方
- C.达到最佳视力所需要的最高度数处方减去1.00DS
- D.达到最佳视力所需要的最高度数处方加上1.00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