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5米
- B.10米
- C.15米
- D.20米
- 正确
- 错误
- A.20米
- B.30米
- C.40米
- D.50米
- A.20米
- B.30米
- C.40米
- D.50米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B.地面苦练,空中精飞
- C.保证安全,提高质量
- D.保安全、增效益
- A.机型、生产要求和地形
- B.时间、地点和任务
- C.指挥、管制和气象
- A.细心、准确、规范
- B.想到、看到、做到
- C.口到、眼到、手到
- A.8,40,100
- B.10,40,120
- C.10,30,120
- D.8,40,120
- A.云高不低于100米,能见度不小于3公里。
- B.云高不低于15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
- C.云高不低于200米,能见度不小于5公里。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飞行人员
- B.空勤人员
- C.飞行人员和地面人员
- D.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
- A.CHINA
- B.P.R.C
- C.B
- D.C
- A.半年,一至三个月
- B.一至三个月 ,半年
- C.一至六个月,一至三个月
- A.2001年8月1日零时起
- B.2001年6月1日零时起
- C.2001年10月1日零时起
- A.一日的15时;
- B.一日的12时;
- C.一日的20时;
- A.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或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
- B.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
-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或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
- B.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 C.相应的空中交通管制部门;
- A.使用121.5兆赫频率发出遇险信号;
- B.使用500千赫频率发出遇险信号;
- C.使用900千赫频率发出遇险信号;
- A.从航空器飞行方向向右转90度,并以此航向飞行20公里,再左转平行原航线上升或者下降到新的高度层,然后回到原航线。
- B.从航空器飞行方向向左转90度,并以此航向飞行20公里,再左转平行原航线上升或者下降到新的高度层,然后回到原航线。
- C.从航空器飞行方向向右转30度,并以此航向飞行20公里,再左转平行原航线上升或者下降到新的高度层,然后回到原航线。
- A.改变高度层的地段和速度;
- B.改变高度层的速度和时间;
- C.改变高度层的地段和时间;
- A.上升到距该机场道面600米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的气压高度表调至标准海平面,调整固定指标,然后继续上升到规定的高度层;
- B.上升到距该机场道面900米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的气压高度表调至标准海平面,调整固定指标,然后继续上升到规定的高度层;
- C.上升到距该机场道面1200米高度时,应当将航空器上的气压高度表调至标准海平面,调整固定指标,然后继续上升到规定的高度层;
- A.100米,600米
- B.150米,600米
- C.200米,600米
- A.航图网格最低飞行高度;
- B.最低飞行安全高度;
- C.最低飞行高度;
- 4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 B.真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 C.大圆航线角应当从航线起点和转弯点量取;
- A.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平均海平面
- B.标准大气条件下假设海平面
- C.实际大气条件下的假定海平面
- A.高度由600到84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飞行高度84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 B.高度由600到60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飞行高度60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 C.高度由600到90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飞行高度90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 A.高度由900到66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飞行高度66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 B.高度由900到81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飞行高度87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
- C.高度900到8100米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飞行高度9000米以上每隔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