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完善覆盖城乡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 B.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保障儿童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
- C.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和完善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
- D.提高儿童工作社会化服务水平,创建儿童友好型社会环境;
- E.完善保护儿童的法规体系和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 A.美满
- B.平等
- C.稳定
- D.文明
- E.和睦
- A.复学
- B.升学
- C.就业
- D.入园
- E.入学
- A.感化
- B.教育
- C.挽救
- D.关爱
- E.尊重
- A.生长发育监测
- B.新生儿保健
- C.早期综合发展
- D.幼儿保健
- E.营养与喂养指导
- A.自我保护
- B.法制教育
- C.主动学习
- D.法律意识
- E.防范意识
- A.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任何其他食物,包括水
- B.可以喂挤出的母乳
- C.可以喝少量奶粉
- D.可以喝果汁
- E.可以喂药物、维生素等。
- A.依照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实施许可,并核发相应的许可证书;
- B.对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 C.对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D.负责领导医疗机构进行母婴保健科研工作。
- E.负责母婴保健工作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 A.妇产科
- B.儿科
- C.妇女保健
- D.儿童保健
- E.生殖保健
- A.孕10~13+6周
- B.孕15~20+6周
- C.孕16~22+6周
- D.孕6~8+6周
- E.孕18周以后
- A.孕10~13+6周
- B.孕15~20+6周
- C.孕16~22+6周
- D.孕6~8+6周
- E.孕18周以后
- A.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 B.从事终止妊娠手术、结扎手术的医师,应接受有关专业的技术培训,经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 C.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 D.具有五年以上妇产科或外科临床经验
- E.具有助理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 23
-
绒毛取材应在( )进行。
- A.孕10~13+6周
- B.孕15~20+6周
- C.孕16~22+6周
- D.孕6~8+6周
- E.孕18周以后
- A.短信形式
- B.电话形式
- C.书面形式
- D.口头形式
- E.没有限制
- A.中级
- B.副高级
- C.高级
- D.初级
- E.没有限制
- A.筛查效率
- B.阳性率
- C.检出率
- D.假阴性率
- E.确诊率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E.4年
- A.自主选择、平等自愿
- B.知情选择、孕妇自愿
- C.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 D.平等互利
- E.信守约定
- A.血清甲胎蛋白
- B.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C.非结合雌三醇
- D.孕妇的年龄
- E.妊娠相关蛋白
- A.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胎儿
- B.先天性缺陷和传染性疾病胎儿
- C.先天性缺陷和痴呆儿
- D.先天性缺陷和无脑儿
- E.遗传性疾病胎儿和传染性疾病胎儿
- A.15~20+6周
- B.13~20+6周
- C.10~13+6周
- D.16~22+6周
- E.18~24+6周
- A.医师
- B.孕妇
- C.医院
- D.计生部门
- E.卫生行政部门
- A.2003年5月1日
- B.2002年5月1日
- C.2005年5月1日
- D.2004年5月1日
- E.2001年5月1日
- A.1
- B.2
- C.3
- D.4
- E.5
- A.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 B.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 C.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 D.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一年以上两年以下执业活动
- E.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两年以上五年以下执业活动
- A.产前诊断
- B.遗传咨询
- C.产前咨询
- D.婚前咨询
- E.一般咨询
- A.3个月
- B.6个月
- C.10个月
- D.12个月
- E.18个月
- A.单基因遗传病
- B.多基因遗传病
- C.先天性疾病
- D.染色体病
- E.线粒体遗传病
- A.5000元以下
- B.1万元以下
- C.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 D.2万元以下
- E.2万元以上
- A.单位领导
- B.本人
- C.监护人
- D.所在居委会
- E.经治医院领导
- A.三个月
- B.半岁
- C.1周岁
- D.1岁半
- E.2周岁
- A.县级
- B.设区的市级
- C.省级
- D.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E.中华医学会
- A.从事遗传病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 B.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 C.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 D.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须经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 E.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 A.县级
- B.设区的市级
- C.省、自治区、直辖市
- D.国家级
- E.没有限制,只要当地卫生和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即可。
- A.县级
- B.市级
- C.省级
- D.国家卫生和计生委
- E.同级
- A.2名
- B.3名
- C.5名
- D.7名
- E.3名以上单数
- A.对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
- B.对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计生部门共同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
- C.对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生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鉴定。
- D.任何情况下,医疗机构都不能开展胎儿性别鉴定。
- E.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由产前诊断机构进行。
- A.行医10年以上
- B.具有医学遗传学知识
- C.具有临床经验
- D.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 E.具有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 A.生殖健康
- B.人民健康
- C.母婴健康
- D.孕妇和胎儿健康
- E.生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