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向病人及家属进行防火、防盗教育
- B.为了满足病人需要.不必严格探视制度
- C.探视结束全面清点病人数
- D.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
- E.病区设有消防疏散图
- A.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 B.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和护理常规
- C.认真做好“三查七对”
- D.重病人送药到手
- E.准确及时执行医嘱,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 A.为了保持地面清洁.经常湿式拖地
- B.防止病人滑倒,应有防滑标志
- C.燥动病人使用护栏、保护具
- D.热疗病人防止烫伤,注意温度和距离
- E.开水应有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
- A.专人管理
- B.定位放置
- C.定期检查、维修
- D.出现污垢和灰尘及时清洁
- E.急救仪器应配有使用流程图
- A.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走路,说话,操作,开关门窗)
- B.出入病房的各种车应定期注润滑油
- C.劝说病人开收音机或电视时,佩戴耳机或调低音量
- D.只要探视者不高声喧哗,可允许任意时间探视
- E.病人休息时间尽量减少治疗、处置,保证病人休息
- A.医护人员做到“四心”(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
- B.一查:护长每日检查病入护理及治疗效果
- C.二勤:勤巡视、翻身、勤换污湿被服
- D.三洁净:病人身上、口腔、床铺、用具洁净
- E.以上都是
- A.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管理
- B.病房有防火设施和安全通道
- C.氧气和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
- D.利用电器或微波炉进行煮食
- E.剧、麻、精神药品按管理规定使用
- A.以单人房间适宜,同一病种可容2人
- B.门外及病床尾挂隔离标志
- C.设隔离衣、鞋套,洗手液,带盖垃圾桶,避污纸等
- D.有条件应设层流装置
- E.以上都是
- A.0.6m
- B.0.7m
- C.0.8m
- D.0.9m
- E.1m以上
- A.依据不同学历层次分阶段进行
- B.本科毕业生毕业后2年完成
- C.大专生毕业后3年完成
- D.中专毕业生毕业后5年完成
- E.规范化培训内容只是基本技能
- A.1张
- B.2张
- C.3张
- D.4张
- E.5张
- A.助理护士
- B.配送人员
- C.工人
- D.家属
- E.医护人员
- A.不清醒
- B.没有监护人陪同
- C.家属不在场
- D.精神异常
- E.病情稳定、病人理解
- A.保暖
- B.生命体征
- C.保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
- D.钱财
- E.保持氧气供应
- A.1/4
- B.1/2
- C.1/3
- D.3/4
- E.3/5
- A.红色
- B.黑色
- C.白色
- D.黄色
- E.以上都不是
- A.科室工作人员应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进行医疗废物交接、并登记签名
- B.医疗废物暂存点要有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 C.传染病人的医疗废物应用双层包装,及时密封
- D.科室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的人员不需要提供职业防护措施
- E.科室要防止医疗废物泄漏、丢失、买卖事件发生
- A.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
- B.抢救用物用后需及时补充
- C.急救车内物品、药品每日检查一次,并记录签名,无须签全名
- D.急救物品、药品的准备要适用于专科急救
- E.所有急救器械专人保管,定期保养
- A.无菌包须有标记和消毒日期
- B.无菌操作时手臂位于腰部水平以上
- 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
- D.无菌持物钳可夹取换药敷料
- E.一份无菌物品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
- A.入院记录单
- B.体温单
- C.医嘱单
- D.化验单
- E.住院病情记录
- A.使用维修、清洁消毒要有记录
- B.定数量、定人负责、定位放置、定期检查
- C.需要维修的仪器要及时送修
- D.不熟悉仪器者可随意操作
- E.重要仪器设备班班清点,做好交接
- 22
-
学龄儿童鼻导管给氧量是
- A.0.5L/min
- B.1.5L/min
- C.2.5L/min
- D.3L/min
- E.3.5L/min
- A.昏迷病人
- B.瘫痪病人
- C.婴幼儿病人
- D.老年病人
- E.神志清醒的青年人
- 24
-
卧有病员床的整理应采用:
- A.拆出床单,抖渣
- B.手拍除渣屑
- C.床刷扫床
- D.用换下的枕套扫床
- E.用套有消毒液的微湿布套的床刷刷床
- A.赶快请医生
- B.抽血检查血型,重作交叉配合
- C.静注异丙嗪25mg
- D.立即停止输血
- E.留尿检查血尿
- A.患者情绪激动
- B.在寒冷环境中测量
- C.缠袖带过松
- D.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
- E.用宽12cm袖带测下肢血压
- A.吸痰器工作时间过长易损坏
- B.吸痰管通过痰液过多易阻塞
- C.引起病人刺激性呛咳造成不适
- D.引起病人缺氧和紫绀
- E.吸痰用托盘暴露时间过久造成细菌感染
- A.每天核对1次
- B.每天核对2次
- C.每周核对1次
- D.每周核对2次
- E.每周核对3次
- A.雾化罐
- B.水槽
- C.螺纹管
- D.口含嘴
- E.面罩
- 30
-
铺无菌盘时哪项是错误的
- A.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治疗巾
- B.注意使治疗巾边缘对剂
- C.治疗巾开口部分及两侧反折
- D.有效期不超过6h
- E.避免潮湿和暴露过久
- 31
-
备用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移开床后旁桌20cm
- B.刷床后翻转床褥床垫
- C.大单 中线对齐后,先铺床尾,后铺床头
- D.套被套、折被筒与床沿齐
- E.套枕套,开口处背门放置
- A.请家属立即查清毒物名称后洗胃
- B.抽出胃内容物送检,再用温水洗胃
- C.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减少毒物吸收
- D.鼻饲牛奶或蛋清水,以保护胃粘膜
- E.禁忌洗胃,待清醒后用催吐法排出毒物
- A.保持口腔粘膜清洁、湿润
- B.消灭口腔内一切细菌
- C.去除口臭,增加食欲
- D.保持牙齿清洁
- E.观察舌苔和口腔粘膜
- 34
-
计数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
- A.15秒
- B.30秒
- C.50秒
- D.2分钟
- E.5分钟以上
- A.鼓励多饮水,给予流质、半流质食物
- B.嘱病员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 C.观察记录粪便性质、颜色
- D.按医嘱补液
- E.预防压疮的发生
- A.血常规检查
- B.B超检查
- C.X线检查
- D.腹腔穿刺
- E.CT检查
- A.去枕侧卧位,背部与床板垂直,双手抱膝紧贴腹部
- B.颅内高压者不宜
- C.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
- D.操作中随时观察面色,呼吸及脉搏
- E.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加深、血压下降为脑疝前驱症状
- A.1天1次
- B.1周1次
- C.1周2次
- D.隔天1次
- E.2周1次
- A.便于护士操作
- B.病人感觉舒适
- C.促进灌肠液排出
- D.减轻不良反应
- E.提高治疗效果
- A.关流量表
- B.取下湿化瓶
- C.关总开关
- D.拔出鼻导管
- E.拔出导管的玻璃接管
- 41
-
哪项不是静脉输血的目的
- A.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 B.补充白蛋白
- C.补充凝血因子
- D.增加血红蛋白
- E.补充血容量
- A.用红蓝铅笔描绘
- B.口温用蓝点表示
- C.腋温用蓝叉其外划一圆圈表示
- D.脉搏用红圈表示
- E.呼吸用蓝圈表示
- A.以1/4的脉率计算
- B.测脉率后观察胸腹起伏次数
- C.听呼吸音响计数
- D.用手感觉呼吸气流通过计数
- E.用少许棉花置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飘动次数计呼吸频率
- A.开塞露塞肛
- B.甘油灌肠
- C.肥皂水灌肠
- D.1.2.3灌肠液灌肠
- E.无菌棉拭插入肛门拭取
- A.30克百部+75%乙醇100ml+醋1ml密闭浸泡24小时
- B.30克百部+50%乙醇100ml+醋1ml密闭浸泡24小时
- C.30克百部+30%乙醇100ml+纯乙酸1ml密闭浸泡48小时
- D.30克百部+50%乙醇100ml+纯乙酸1ml密闭浸泡24小时
- E.30克百部+50%乙醇100ml+纯乙酸1ml密闭浸泡48小时
- A.1~5秒
- B.6~9秒
- C.10~15秒
- D.16~19秒
- E.20~25秒
- A.体弱患者
- B.呕吐患者
- C.鼻饲患者
- D.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 E.细菌性痢疾患者
- A.皮下注射:股外侧中段
- B.皮内注射:前臂掌侧下段
- C.肌内注射:臀中小肌
- D.头皮静脉注射:头静脉
- E.四肢静脉注射:手背静脉网
- A.长期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上
- B.临时医嘱一般只执行一次
- C.临时备用医嘱有效时间在24h以内
- D.长期医嘱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失效
- E.长期备用医嘱须由医生注明停止时间后方为失效
- 50
-
大量不保留灌肠应采取:
- A.仰卧位
- B.端坐位
- C.半卧位
- D.俯卧位
- E.侧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