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警告
- B.拘留
- C.罚款
- D.行政处分
- A.设备布置平面图
- B.接线图
- C.安装图
- D.系统图
- E.其它必要的技术文件
- A.无污染
- B.无腐蚀
- C.无悬浮物
- D.无毒
- A.地方标准
- B.行业标准
- C.国家标准
- D.国家规范
- A.底边距地面或楼板的高度为1.3~1.5m,且应操作方便
- B.靠近门轴的侧面距离应不小于1.2m
- C.正面操作距离应不小于0.5m
- D.正面操作距离应不小于1.2m
- A.规格
- B.型号
- C.数量
- D.备品
- A.工作泵、备用泵转换运行1~3次
- B.消火栓处操作启泵按钮按5%~10%的比例抽验
- C.消防控制室操作启、停泵1~3次
- D.抽查消防水泵接合器
- A.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机,关闭电动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 B.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和排烟风机、排烟阀等,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 C.控制挡烟垂壁等防烟设施
- D.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
- A.设置在综合楼底部(地上)
- B.层数不超过二层
- C.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
- D.不能与上部建筑合用安全出口,也不能合用疏散楼梯
- A.窗槛墙、窗间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 B.无窗槛墙时,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米的不燃烧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
- C.建筑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 D.窗槛墙高度小于0.9米时,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高度不低于0.8米的不燃烧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
- A.饭店、办公楼的厅堂、教学
- B.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电影放映室
- C.楼梯、走道、电梯机房、书库、档案库
- D.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
- A.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
- B.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 C.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 D.乙类生产厂房
- E.丙类生产厂房
- A.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
- B.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
- C.系统试压和冲洗
- D.消防水泵房施工
- A.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 B.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 C.乙类生产厂房
- D.丙类生产厂房
- A.增建
- B.改建
- C.配置
- D.进行技术改造
- A.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1.5m
- B.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不小于1.2m
- C.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坪0.1~0.2m
- D.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坪0.1~0.3m
- A.自动控制
- B.间接控制
- C.消防控制室(盘)手动远控
- D.水泵房现场应急操作
- A.国务院
- B.省级人民政府
- C.起火单位
- D.辖区消防部门
- A.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系统控制装置
- B.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控制装置
- C.通风空调、防烟排烟及电动防火阀等消防控制装置
- D.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消防电源、消防电梯和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装置
- E.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控制装置
- A.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停,并应显示其工作状态
- B.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启、停,除自动控制外,还应能手动直接控制
- C.显示火灾报警、故障报警部位
- D.显示系统供电电源的工作状态
- A.保护现场
- B.接受事故调查
- C.说明火灾原因
- D.如实提供火灾事实的情况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宜设在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
- B.应与配电室贴邻
- C.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 D.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1.5小时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 A.感温探测器
- B.感烟探测器
- C.火焰探测器
- D.复合火灾探测器
- A.不同电压等级
- B.不同用途
- C.不同截面
- D.不同电流类别
- A.游泳池和溜冰场
- B.普通住宅
- C.建筑面积小于5平方米的卫生间
- D.设集中空调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
- A.沟槽式连接件
- B.丝扣连接
- C.法兰连接
- D.卡箍连接
- A.给水管网
- B.天然水源
- C.消防水池
- D.人工运水
- A.室外消防用水量不超过25L/s的工厂和仓库
- B.十层至十八层的住宅
- C.七层至九层的单元式住宅
- D.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
- A.行政处分
- B.拘留
- C.罚款
- D.警告
- A.九层及九层以下的住宅
- B.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
- C.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 D.地下民用建筑
- A.线型探测器
- B.感烟探测器
- C.感温探测器
- D.火焰的组合探测器
- A.管网冲洗的水流流速、流量不应小于系统设计的水流流速、流量
- B.管网冲洗宜分区、分段进行
- C.经过水质检测,出口处的水质与入口处基本一致时,冲洗方可结束
- D.水平管网冲洗时,其排水管位置应低于配水支管
- A.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 B.系统图
- C.施工记录
- D.检验记录
- E.竣工报告
- A.压力表应安装在报警阀上便于观测的位置
- B.排水管和试验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 C.水源控制阀安装应便于操作
- D.在报警阀与管网之间的供水干管上不得安装任何附件
- A.工作泵与备用泵转换运行1~3次
- B.消防控制是内操作启、停泵1~3次
- C.水流指示器、闸阀、关闭器及电动阀等按实际安装的10%~30%比例进行末端放水试验
- D.以上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 A.施工图及有关技术文件应齐全
- B.设计单位已向施工、建设、监理单位技术交底
- C.系统组件、管件及其它设备、材料,应能保证正常施工
- D.施工现场及施工中使用的水、电、气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应保证连续施工
- A.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
- B.输送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 C.消火栓系统供水管道
- D.卫生间排污管道
- A.使用蒸汽的甲、乙类厂房和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本身自燃点的丙类液体厂房
- B.单台锅炉蒸发量超过2t/h的燃油、燃气锅炉房
- C.火柴厂的火柴生产联合机部位
- D.有条件并适用蒸汽灭火系统设置的场所
- A.水压试验
- B.气压试验
- C.冲洗
- D.水泵调试
- A.变形缝
- B.沉降缝
- C.伸缩缝
- D.抗震缝
- A.水量
- B.水质
- C.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确保供水的技术措施
- D.防冻结、防止杂质堵塞措施
- A.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平方米
- B.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 C.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D.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 A.消防站
- B.消防供水
- C.消防车通道
- D.建筑内疏散通道
- A.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
- B.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 C.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1m
- D.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 A.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 B.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首层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 C.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楼梯出口小间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 D.屋顶上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的会议室可不计入建筑高度
- A.安装牢固
- B.不得倾斜
- C.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 D.安装在轻质墙上时,不须加固
- A.特级
- B.一级
- C.二级
- D.三级
- A.火灾时有强烈的火焰辐射
- B.液体燃烧火灾等无阴燃阶段的火灾
- C.铆焊车间
- D.X射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