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启动消防泵向室内管网供水。
- B.利用水泵接合器由消防车向建筑内管网供水增压。
- C.利用地面消火栓通过消防车直接向前沿阵地供水。
- D.运输供水
- A.液化石油气
- B.酒精
- C.橡胶
- D.原油
- E.苯
- A.自动破拆工具
- B.动力破拆工具
- C.化学破拆工具
- D.手工破拆工具
- A.木材
- B.汽油
- C.纸张
- D.棉麻
- E.乙醚
- A.炸药
- B.可燃气体
- C.粉尘爆炸
- D.液化气钢瓶
- E.核爆炸
- A.政府领导,统一指挥
- B.快速行动,科学处置
- C.以人为本,救人优先
- D.灵活指挥,因情施救
- E.加强保障,连续作战
- F.加强保障,连续作战
- A.浓烟、无照明场所
- B.水下作业
- C.有毒及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
- D.易燃易爆液体的环境
- A.可燃物质多
- B.客、货载量大
- C.燃油储量大
- D.热传导性能强
- A.40m
- B.42m
- C.45m
- D.80m
- A.失去稳定性
- B.失去绝热性
- C.失去完整性
- D.失去导热性
- A.泡沫钩管
- B.泡沫软管
- C.泡沫枪
- D.泡沫消防车
- A.单独设置,用于特殊危险对象的保护
- B.在固定气体灭火系统的基础上设置,作为固定气体灭火系统的补充。
- C.重复设置,用于一般危险对象的保护
- D.在移动气体灭火系统的基础上设置,作为固定气体灭火系统的补充。
- A.易燃性
- B.遇水分解易燃性
- C.氧化性
- D.自燃性
- E.遇酸分解易燃性
- 14
-
液压破拆工具组包括()。
- A.机动液压泵
- B.手动液压泵
- C.液压剪切器
- D.液压扩张器
- A.每次使用完毕,应用清水充分冲洗干净后存放阴凉干燥处,以防止残留泡沫原液腐蚀枪体。
- B.避免接触腐蚀性物体,在保养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
- C.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定期检查水枪的阀门手柄,若发现转动不灵活,应在转动摩擦处加注润滑油脂或修理。
- D.在火灾扑救中根据火情无需选择泡沫枪。
- A.正常出入口
- B.通风口
- C.预备出入口
- A.50
- B.100
- C.300
- D.600
- A.吸附
- B.中和
- C.密封
- D.转移
- E.吹扫
- A.模拟技术训练
- B.模拟战术训练
- C.模拟火情训练
- D.模拟灾情训练
- 20
-
组训的要求包括:()
- A.与训练目的相适应
- B.与训练内容相适应
- C.与训练对象相适应
- D.与训练设施相适应
- A.训练基础的理论性
- B.训练内容的综合性
- C.训练方法的抽象性
- D.训练对象的层次性
- A.遇空气自燃性
- B.遇湿易燃性
- C.积热自燃性
- D.易扩散性
- E.带电性
- A.固定式
- B.半固定式
- C.移动式
- D.自动式
- A.冷却防爆
- B.灭疏结合
- C.重点突破
- D.内攻近战
- A.客车、货车都带有一定数量的燃油或燃气,着火后,油箱或气瓶极易发生物理性爆炸。
- B.大型汽车库(场),因停放车辆多,车辆处于闭锁状态,应急疏散难度很大。
- C.现代汽车库均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消防设施完备,自救能力比较强。
- D.受地形地势影响,灭火难度比较大。
- A.搜集掌握火场情况
- B.确定总体灭火决策和行动方案
- C.下达作战指令
- D.并根据火情变化随机指挥
- A.运送事故现场受伤人员
- B.可供四人以上同时提、扛、抬,水中不下沉
- C.与头部固定器、颈托等配合使用,避免伤员颈椎、胸椎及腰椎再次受伤
- D.承重不大于250kg
- A.A不燃性建筑材料
- B.B1难燃性建筑材料
- C.B2可燃性建筑材料
- D.B3易燃性建筑材料
- 29
-
灭火战术指导思想是()。
- A.救人第一
- B.速战速决
- C.准确迅速
- D.集中兵力
- E.打歼灭战
- A.室内消火栓箱
- B.室内消火栓口
- C.水带
- D.水枪
- A.铁粉
- B.铝粉
- C.煤粉
- D.水泥
- E.面粉
- 32
-
常见战勤保障消防车有()
- A.通信指挥消防车
- B.供液消防车
- C.供水消防车
- D.运兵车
- A.浓烟
- B.高温
- C.毒气
- D.刺激性气体
- 34
-
常用的引水泵有()
- A.水环泵
- B.刮片泵
- C.喷射泵
- D.活塞泵
- A.本身具有爆炸性
- B.粉尘必须悬浮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
- C.足够的热能
- D.具有较大的颗粒度
- E.粉尘必须在密封空间内
- 36
-
体能训练的特点包括:()
- A.广泛性
- B.经常性
- C.针对性
- D.艰苦性
- A.直流喷雾无级转换
- B.流量可调
- C.防扭结
- D.无后坐力
- A.雨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B.水幕系统
- C.水喷雾系统
- D.室内消火栓系统
- A.司令部全体人员
- B.后勤处全体人员
- C.政治处全体人员
- D.司令部全体人员及政治处、后勤处科以上人员
- A.高温
- B.蒸汽
- C.热气
- D.热水
- E.热物体
- A.油品
- B.液化气
- C.可燃气体
- D.酸
- E.碱液体
- A.及格1分15秒
- B.及格1分10秒
- C.良好1分05秒
- D.良好1分钟
- E.优秀1分钟
- F.优秀55秒
- A.A类火灾
- B.B类火灾
- C.C类火灾
- D.D类火灾
- E.E类火灾
- A.高温浓烟
- B.毒气噪声
- C.战斗活动空间狭小和外界干扰
- D.危险情况
- A.灭火防护服使用年限一般为2-3年。
- B.洗涤过程中,水温不可高于35℃,不可用柴油、汽油、煤油洗涤油污处,以免影响防护服的使用性能。
- C.晾干时放在高温下暴晒或火烤。
- D.应存放在透气、干燥、清洁的库房内,防止发生霉烂,不得与腐蚀性气体接触。
- 46
-
技术训练的要求包括()
- A.坚持全面训练
- B.突出重点训练
- C.坚持经常训练
- D.注重应用训练
- A.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三楼楼以上登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
- B.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 C.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施救者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被救者不需要
- D.攀岩(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岩(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 A.建筑物的重要性
- B.火灾危险性
- C.建筑物的高度
- D.火灾荷载
- A.法兰垫
- B.盘根
- C.管壁
- D.罐体
- A.事故罐
- B.管道
- C.低洼地带
- D.下水道
- E.沟渠
- A.激光测距仪
- B.测温仪
- C.便携危险化学品检测片
- D.测风仪
- 52
-
木炭燃烧不属于()。
- A.蒸发燃烧
- B.分解燃烧
- C.表面燃烧
- D.阴燃
- E.自然
- A.通过检测片的颜色变化探测有毒化学气体或蒸汽
- B.检测片种类包括:强酸、强碱、氯、硫化氢、碘、光气、磷化氢、二氧化硫等
- C.特勤消防站应配备4套
- D.特勤消防站可无备份
- A.消防部队装备的专用洗消车、洗消帐篷
- B.军队防化部门装备的供人员洗消用的洗消车和供地面洗消用的喷洒车
- C.消防水罐车、环卫洒水车
- D.民用喷雾器等。
- A.A———不燃性材料
- B.B1———难燃性材料
- C.B2———可燃性材料
- D.B3———易燃性材料
- 56
-
防烟分区划分构件包括()
- A.挡烟隔墙
- B.挡烟梁,突出顶棚不小于50
- C.m的数值
- D.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
- E.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
- F.可以打开的窗口。
- A.关阀断源
- B.器具堵漏
- C.稀释降毒
- D.筑堤导流
- E.倒罐转移
- A.及格5分钟
- B.及格4分45秒
- C.良好4分30秒
- D.良好4分钟
- E.优秀3分45秒
- F.优秀4分钟
- A.金属钾
- B.浓硫酸
- C.木材
- D.橡胶
- E.汽油
- A.警戒标志杆10根
- B.隔离警示带20盘
- C.出入口标志牌3组
- D.危险警示牌1套
- A.扑救木质楼板、吊顶的建筑物火灾时,应当射水探试楼板、吊顶强度,确认没有塌落危险后,应保持前虚后实探步前进的方式进入室内救人、灭火。
- B.必须带电灭火时,应当按照带电灭火的要求,使用绝缘胶垫,保持水枪有效接地若使用直流水灭火时应当采用点射
- C.扑救高温、高压容器设备火灾时,必须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应使用带架水枪、移动炮、遥控灭火消防车等远距离射水
- D.灭火时用水扑救遇湿易燃、易爆物质火灾,使用直流水扑救可燃粉尘、强腐蚀性物质火灾。
- A.疏导
- B.转移
- C.点燃
- D.爆破
- A.破拆门窗玻璃时,必须站在门窗正面,从玻璃中间开始破拆
- B.从破拆处进入时,必须清除残留的玻璃碎片
- C.使用切割器具破拆时,必须佩戴面罩、手套,平稳操作、直线切割,切割器具前方不得站人
- D.高处破拆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并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
- A.固定必须牢固可靠,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 B.伤肢远端略低于近端,以利血液循环和消肿
- C.夹板与骨凸出皮肤之间加护衬垫保护
- D.固定松紧度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 A.破拆
- B.救生
- C.起重
- D.防护
- A.明确任务职责
- B.健全工作机制
- C.规范考评程序
- D.落实各项保障
- A.人工
- B.自动
- C.气动
- D.机械
- A.相对高处
- B.地势较高
- C.地势较低
- D.相对低高处
- A.接警出动
- B.个人防护
- C.现场询情
- D.侦察检测
- E.筑堤导流
- A.放射性污染
- B.军事毒剂
- C.生化组合毒剂
- D.化学事故
- A.呼吸器官
- B.皮肤
- C.消化器官
- D.免疫系统
- A.高低压泵
- B.中低压泵
- C.中高压泵
- D.低压泵
- A.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 B.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 C.易造成人员伤亡
- D.易污染环境
- E.处置难度大
- A.无色
- B.无臭
- C.无毒
- D.无味
- 75
-
属于举高消防车的有。()
- A.泡沫消防车
- B.举高喷射消防车
- C.云梯消防车
- D.登高平台消防车
- 76
-
隧道交通事故特点()
- A.易引发次生灾害
- B.人员伤亡大
- C.堵塞隧道交通
- D.经济损失大
- E.救援困难,作战时间长
- 77
-
气体物质燃烧分为()。
- A.预混燃烧
- B.表面燃烧
- C.蒸发燃烧
- D.扩散燃烧
- E.阴燃
- 78
-
常用洗消剂有()。
- A.强酸、碱洗消器
- B.强酸、碱清洗剂
- C.三合一强氧化洗消粉
- D.三合二洗消剂
- 79
-
防割手套性能具有。()
- A.防切割
- B.防腐蚀
- C.防辐射
- D.防摩擦
- A.储存装置
- B.启动分配装置
- C.输送释放装置
- D.监控装置
- A.A类
- B.AB类
- C.C类
- D.ABC类
- 82
-
自然灾害主要不包括()
- A.地震
- B.风灾
- C.雷击火灾
- D.水灾
- E.泥石流
- A.hd=SQ2
- B.hd=S/Q2
- C.hd=S+Q2
- D.hd=S-Q2
- A.防火防盗
- B.车辆熄火
- C.防火防爆
- D.安装防火罩
- A.消防支队领导
- B.灭火总指挥员
- C.全勤指挥部
- D.第一到场指挥员
- A.10
- B.20
- C.30
- D.40
- A.2
- B.3
- C.4
- D.5
- A.下风方向
- B.上风方向
- C.侧风方向
- D.中间
- A.1
- B.2
- C.3
- D.4
- A.北京市
- B.上海市
- C.天津市
- D.重庆市
- A.灭火救援总指挥部
- B.灭火救援应急系统
- C.联动系统
- D.火灾报警系统
- A.及格6分钟、良好5分40秒、优秀5分10秒
- B.及格6分30秒、良好6分钟、优秀5分30秒
- C.及格6分30秒、良好5分30秒、优秀4分50秒
- D.及格6分钟、良好5分50秒、优秀5分钟
- A.财务室
- B.消防员备勤室
- C.理发室
- D.干部备勤室
- A.身体
- B.地面
- C.带电体
- D.绝缘体
- A.200巴的氧气瓶、手动气袋、喉管插入器、供氧面罩和抽气器
- B.200巴的氧气瓶、手动气袋、喉管插入器、鼻饲器和抽气器
- C.200巴的氧气瓶、手动气袋、供氧面罩、鼻饲器和抽气器
- D.200巴的氧气瓶、手动气袋、喉管插入器、供氧面罩、鼻饲器和抽气器
- A.远近
- B.职能
- C.到达现场的时间
- D.上级机关指令
- A.开花、直流
- B.直流、喷雾
- C.直流、喷雾
- D.开花、喷雾
- A.隔热服
- B.重型防化服
- C.战斗服
- D.防蜂服
- A.80、62、1
- B.85、62、1
- C.80、62、2
- D.85、62、2
- A.从上至下
- B.从左至右
- C.从外向里
- D.从下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