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一般情况下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两个,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
- B.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 C.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至700人。
- D.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可以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 A.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km<sup>2</sup>
- B.特勤消防站兼有辖区灭火救援任务的,其辖区面积同普通消防站。
- C.战勤保障消防站不单独划分辖区面积。
- D.一级普通消防站2700m<sup>2</sup>~4000m<sup>2</sup>。
- A.室内消火栓
- B.自动喷水灭火设备
- C.水幕设备
- D.雨淋喷水灭火设备
- E.泡沫灭火设备
- A.比较危险且重要的场合
- B.比较重要且怕水污损的场合
- C.易燃液体、气体储藏室
- D.安装有发电机、变压器、油浸开关等场所
- A.通过楼梯进入车库时,不要越级跨跳楼梯,不得在跑动中着装
- B.消防员必须按照指定位置乘坐车内,严禁在车外、车顶搭乘,严禁在车辆起步后追赶登车
- C.驾驶员必须在本车指挥员确定人员全部登车
- D.车门关牢、车库门完全开启定位并发出指令后,方可驾驶车辆起步出库。
- A.正常出入口、通风口、预备出入口或维修洞口
- B.查明事故类别、事故点位置
- C.如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或人为破坏,应及时查明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名称、数量、浓度及扩散范围
- D.严重中毒人员的数量与位置,并进行编号定位,以利调查取证。
- E.搜寻遇险和被困人员位置、数量,并迅速组织营救和疏散。
- A.及格22秒
- B.及格20秒
- C.良好19秒
- D.良好18秒
- E.优秀17秒
- F.优秀16秒
- A.甲烷
- B.煤气
- C.丙烷
- D.一氧化碳
- E.氯化氢
- 9
-
训练考核分为()
- A.普考
- B.统考
- C.抽考
- D.调考
- A.及格7分30秒
- B.良好7分钟
- C.及格7分15秒
- D.优秀6分钟
- 11
-
核事故特点()。
- A.事故隐蔽性强
- B.易造成较大面积放射性沾染
- C.易造成辐射性生物效应
- D.处置核泄漏事故技术要求高
- A.及格率达到100%
- B.优良率达到60%以上
- C.优良率达到50%以上
- D.优良率达到40%以上
- A.课目
- B.目的
- C.内容
- D.方法
- A.密度大
- B.易挥发性
- C.燃点低
- D.热值大
- E.有毒
- A.餐厅、厨房
- B.财务室
- C.盥洗室
- D.贮藏室
- A.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 B.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 C.易扩散
- D.污染环境
- E.洗消困难
- A.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 B.在建重点工程
- C.各类重大灾害事故
- D.重要保卫勤务
- E.跨区域救援行动
- A.自救
- B.救人
- C.救物
- A.供气消防车
- B.通信指挥消防车
- C.供水消防车
- D.防化洗消消防车
- A.笔记本电脑
- B.GPS模块
- C.测温仪
- D.风速仪
- A.遇湿易燃性
- B.氧化性
- C.易燃性
- D.挥发性
- E.易爆性
- A.硝基苯
- B.丁腈
- C.甲醇
- D.磷化锌
- E.碳化钙
- A.手握式
- B.移动式
- C.车载式
- D.个人携带式
- A.急
- B.难
- C.险
- D.重
- E.缓
- A.火场方向
- B.水源方向
- C.撤离方向
- D.下风方向
- A.蒸汽灭火装置
- B.水喷雾灭火装置
- C.移动灭火装置
- D.固定灭火装置
- A.潜水作业
- B.登高作业
- C.组织训练
- D.灭火救援
- A.及格4分30秒、良好4分钟、优秀3分30秒
- B.及格4分30秒、良好4分15秒、优秀4分钟
- C.及格5分钟、良好4分30秒、优秀4分钟
- D.及格5分钟、良好4分15秒、优秀3分45秒
- A.10米
- B.15米
- C.20米
- D.30米
- A.100
- B.200
- C.300
- D.400
- A.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50%以上
- B.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60%以上
- C.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70%以上
- D.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
- A.体积计算法
- B.面积计算法
- C.体积计算法和面积计算法
- D.周长计算法
- A.基本情况
- B.周边环境
- C.社会资料
- D.消防水源
- A.300℃
- B.400℃
- C.500℃
- D.600℃
- A.一线指挥员
- B.全勤指挥部
- C.副总指挥员
- D.灭火专家
- A.1.5%~10%
- B.2.5%~15%
- C.2.5%~10%
- D.3.5%~10%
- A.人员密集场所
- B.公共场所
- C.学校、医院
- D.大型工厂
- A.堵截包围
- B.强攻近战
- C.自动灭火系统
- D.分隔或封洞
- A.简易滤毒罐
- B.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 C.面罩或口罩
- D.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 A.75
- B.80
- C.85
- D.90
- A.带电设备火灾
- B.浓酸场所火灾
- C.属火灾
- D.油类火灾
- A.高倍数泡沫
- B.低倍数泡沫
- C.中倍数泡沫
- D.中高倍数泡沫
- A.前面
- B.一侧
- C.两侧
- D.后面
- A.爆炸条件
- B.爆炸产物
- C.爆炸后果
- D.爆炸过程
- A.水带串联系统、水带并联系统以及水带串联和并联混合系统
- B.水带串联系统、水带并联系统
- C.水带串联系统、水带串联和并联混合系统
- D.水带并联系统、水带串联和并联混合系统
- A.50—90,40—70
- B.60—90,40—70
- C.50—90,40—80
- D.60—90,40—80
- A.崩塌
- B.爆燃
- C.爆炸
- D.爆裂
- A.5
- B.6
- C.7
- D.8
- A.无腐蚀
- B.无刺激
- C.降解后产物无毒害
- D.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