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挽救伤员的生命
- B.防止伤情恶化
- C.减轻伤痛,预防并发症
- D.并迅速妥善地把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 A.外部观察
- B.实际测试
- C.实际演练
- D.仪器测量
- A.使用开花喷雾水流清扫低洼地带残留物质
- B.清点人员器材和车辆
- C.撤除警戒
- D.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移交工作
- E.安全返回营区,恢复执勤备战状态
- A.砷化氢
- B.硫化氢
- C.氯化氢
- D.氯气
- A.体积小
- B.易操作
- C.实用性强
- D.美观
- A.接受报警、发出火灾、疏散指令和自动灭火、防(排)烟、空调等系统运作情况。
- B.消防电梯运行及消防指挥中心对内部固定消防设施联动控制情况。
- C.通过监控设备,查明起火部位、火灾范围、火灾蔓延方向。
- D.根据救人、灭火需要,指导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发出有关指令。
- A.《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m,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净高不小于4m
- B.《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净高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净宽不应小于4m。
- C.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12m*12m或15m*15m或18m*18m的回车场。
- D.《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小区楼数少于3栋的可以不设消防车道。
- A.统一指挥
- B.统一组织
- C.统一部署
- D.计划安排
- E.检查指导
- A.中毒重度危险区
- B.中毒中度危险区
- C.中毒轻度危险区
- D.中毒安全区
- E.安全区
- A.禁止通行
- B.禁绝火源
- C.喷洒水雾
- D.防护
- A.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40%以上
- B.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50%以上
- C.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60%以上
- D.中队合成训练科目考核及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70%以上
- A.五氯化磷
- B.环已胺
- C.木馏油
- D.烷基醇钠
- A.氮气
- B.蒸汽
- C.压缩空气
- D.二氧化碳
- A.简易高倍数泡沫发生器。
- B.磁驱动高倍数泡沫发生器。
- C.发动机驱动高倍数泡沫发生器。
- D.电动机驱动高倍数泡沫发生器。
- A.10%-20%
- B.20%-25%
- C.30%-35%
- D.45%-50%
- A.长时间轻度污染
- B.短时间重度污染
- C.长时间重度污染
- D.短时间轻度污染
- A.高温
- B.缺氧
- C.黑暗
- D.有毒气体
- A.45名
- B.45名以上
- C.45名(含)以上
- D.30名(含)至45名
- A.5
- B.10
- C.15
- D.20
- A.进攻灭火
- B.便于撤退
- C.疏散被困人员
- D.营救被困人员
- A.尖斧
- B.平斧
- C.腰斧
- D.板斧
- A.0.1-0.15
- B.0.15-0.25
- C.0.1-0.25
- D.0.12-0.2
- A.图书阅览室
- B.医疗药械储备库
- C.医务室
- D.家属探亲用房
- A.分阶段
- B.分层次
- C.不间断
- D.分区域
- A.低倍数泡沫
- B.二氧化碳气体
- C.高倍数泡沫
- D.大量水
- A.3、7升/30兆帕
- B.4、0升/30兆帕
- C.4、2升/30兆帕
- D.4、7升/30兆帕
- A.90~180℃
- B.1200~2200℃
- C.200~500℃
- D.200~280℃
- A.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 B.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 C.全身、简易防化服、全棉防静电内外衣、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 D.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 A.833,1111
- B.800,1000
- C.600,900
- D.6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