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照明
- B.破拆
- C.堵漏
- D.导向绳
- A.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 B.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 C.塔式住宅;
- D.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
- A.目测
- B.计算
- C.估算
- D.查阅图纸资料
- E.询问知情人
- A.防水
- B.防静电
- C.防爆
- D.防震
- A.硫磺
- B.乙醇
- C.聚氯乙烯
- D.硝基笨
- A.颗粒度
- B.挥发性
- C.水分
- D.灰分
- E.火源强度
- A.侦察小组一般不少于2人,并由指挥员带领,严禁单独行动;
- B.进入浓烟、高温、有毒等危险区域侦察时,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进出时间、空(氧)气呼吸器压力等情况,设置导向绳,明确联络信号;
- C.进入密闭区域侦察时,应当在正面开启门、窗,并同时向门、窗内射水;
- D.在船舶机舱、地下室等危险复杂环境侦察时,外部必须备有侦察预备组,用于意外情况下的援救。
- A.铜质合金材料
- B.铝质合金材料
- C.钢质材料
- D.木质材料
- A.现场监护
- B.个人防护知识
- C.制定撤退方案
- D.建筑结构、构件耐火等级
- E.安全撤离
- F.作战行动安全记录
- A.2;60%
- B.2;80%
- C.3;60%
- D.3;80%
- A.刺激
- B.芳香
- C.醇香
- D.恶臭
- A.建筑构件牢固
- B.距离远
- C.受破坏程度小
- D.距离近
- A.塑料薄膜
- B.泡沫
- C.油膜
- D.棉被
- A.过程
- B.产物
- C.条件
- D.变化传播速度
- A.切割和碰撞
- B.腐蚀和摩擦
- C.腐蚀和碰撞
- D.切割和摩擦
- A.上
- B.下
- C.左
- D.右
- A.单位人员
- B.指挥员
- C.保安人员
- D.技术人员
- 38
-
苯泄露事故特点()。
- A.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 B.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 C.污染环境
- D.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污染环境
- A.询问泄漏罐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量、扩散范围
- B.有无人员伤亡
- C.是否采取堵漏措施以及可能采取的堵漏方法
- D.现场是否断电,周边有无火源
- A.消防重大危险源
- B.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
- C.人员密集场所
- D.大型化工企业
- A.对人的生殖系统造成危害
- A.刺激
- B.兴奋
- C.麻醉
- D.昏迷
- A.温度
- B.压力
- C.含氧量
- D.湿度
- A.隔离
- B.安全
- C.警戒
- D.不危险
- A.0、4~1、5
- B.0、5~2
- C.0、8~1、6
- D.1、0~2、5
- A.跨步电压
- B.跨步电流
- C.移步电压
- D.移步电流
- A.200℃
- B.300℃
- C.350℃
- D.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