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1
-
观察区域内原则
- A.当游泳池游泳者激增时增加岗位
- B.有死角区域增加岗位
- C.有盲区或游泳者增加时
- D.当游泳场所游泳者激增时,为确保安全因在人多的区域增加流动岗位,协助该区域固定岗位救生员观察
- A.检查意识、求救→确认环境安全→摆放体位
- B.摆放体位→确认环境安全→检查意识、求救
- C.确认环境安全→摆放体位→检查意识、求救
- D.确认环境安全→检查意识、求救→摆放体位
- A.侧面接近、背面接近、正面接近
- B.背面接近、侧面接近、正面接近
- C.侧面接近、正面接近、背面接近
- D.正面接近、背面接近、侧面接近
- A.溺水者无意识或溺水者正在下沉阶段时
- B.溺水者腿部抽筋或无意识时
- C.不能采取间接赴救技术救助或溺水者有意识时
- D.不能采取间接赴救技术救助或溺水者无意识时
- A.反蛙泳
- B.侧泳
- C.潜泳
- D.抬头爬泳
- A.不会游泳的、游泳技能较差的二种
- B.不会游泳的、游泳技能较差的、受伤的三种
- C.不会游泳的、游泳技能较差的、受伤的、无意识的四种
- D.不会游泳的、游泳技能较差的、受伤的、无意识、会游泳的五种
- A.救生器材器材赴救技术和徒手赴救技术
- B.浮漂直接赴救技术和直接赴救技术
- C.间接赴救技术和直接赴救技术
- D.单人赴救技术和双人赴救技术
- 28
-
以下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抬头爬泳拖带是速度最快运送技术,同时能有效地照顾到溺水者。
- B.反蛙泳拖带速度较慢,同时对前进路线观察比较容易。
- C.救生员根据实际情况,只能采取反蛙泳、抬头爬泳、侧泳三种游泳技术,将溺水者安全,迅速运送到池岸边。
- D.侧泳拖带兼容了反蛙泳和爬泳拖带的优点,可以比较容易观察到前进路线同时还能及时观察溺水者情况。
- A.环视法
- B.扫视法
- C.俯视法
- D.跟踪法
- A.200平方米
- B.300平方米
- C.无限量平方米
- D.250平方米
- A.需不定期对这些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备在抢救溺水者时使用
- B.不需要定期对这些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备在抢救溺水者时使用
- C.使用时对这些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备在抢救溺水者时使用
- D.需定期对这些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备在抢救溺水者时使用
- 32
-
直立式入水标准动作为:
- A.救生浮漂肩环斜挎于肩部,单手将浮漂横置抱于胸前,跳入水中时,眼始应终目视施救目标
- B.救生浮漂肩环斜挎于肩部,双手将浮漂横置绑于胸部,跳入水中时,眼始应终目视施救目标
- C.救生浮漂肩环斜挎于肩部,双手将浮漂横置绑于腰部,跳入水中时,眼始应终目视施救目标
- D.救生浮漂肩环斜挎于肩部,双手将浮漂横置抱于胸前,跳入水中时,眼始应终目视施救目标
- A.现场急救
- B.心肺复苏
- C.水中赴救
- D.判断意识
- A.游泳池场地过大
- B.游泳池水太深
- C.游泳池水太浅
- D.游泳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冒然下水游泳
- A.救生员分工
- B.防止隐患措施
- C.主责区和次责区
- D.贯彻落实救生工作以预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集合,有备无患的防救措施
- A.先救后送原则
- B.先复后固原则
- C.急救与呼救并重原则
- D.先止后包原则
- A.佩带、入水、接近-控制-固定、解脱、拖带、上岸、肩背运送
- B.佩带、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肩背运送
- C.佩带、入水、控制-接近-固定、解脱、拖带、上岸、肩背运送
- D.呼叫、入水、接近-控制-固定、解脱、拖带、上岸、肩背运送
- 38
-
观察区域直线分割
- A.随责任区大小随意划分
- B.游泳池的深水区、浅水区划分
- C.由救生员的观察能力划分
- D.用直线将全池水域面积平均切割若干长方形水域,分别为各救生岗位的主责任区,对岸救生岗位和近旁救生岗位主责区为次责任区。
- A.抬头爬泳
- B.反蛙泳
- C.潜泳
- D.踩水
- 40
-
目前国家标准配置
- A.25米标准池配4名固定岗位,50米标准池配6名固定岗位
- B.25米标准池配3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50米标准池配6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
- C.25米标准池配4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50米标准池配5名固定岗位,2名巡视岗位
- D.25米标准池配4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50米标准池配6名固定岗位,1名巡视岗位
- A.救生浮漂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救生器材。但它携带不方便
- B.救生浮漂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救生器材。但用途不广泛
- C.救生浮漂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救生器材。但不可以作直接赴救使用
- D.救生浮漂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救生器材。它携带方便,用途广泛,可兼做间接赴救和直接赴救使用
- 42
-
以下哪种表述是错误的:
- A.接近-控制-固定技术是指救生员迅速靠近并采取正确有效施救方法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
- B.正面接近技术是救生员接近溺水者比较直接的一种技术
- C.侧面接近是救生员接近溺水者较为安全的技术
- D.背面接近技术是救生员接近溺水者最为危险的技术
- A.赴救
- B.观察
- C.呼救
- D.保护
- 44
-
现场急救有()这些原则
- A.先复后固原则、先止后包原则、先救后送原则、急救与呼救并重原则
- B.先复后固原则、先止后包原则、先救后送原则、急救与呼救并重原则、搬运与医护一致原则
- C.先复后固原则、先止后包原则、先救后送原则、搬运与医护一致原则
- D.先复后固原则、先救后送原则、急救与呼救并重原则、搬运与医护一致原则
- 45
-
非标准场馆的观察区域分割
- A.每个救生员岗位最大面积300平方米
- B.可以有盲区或死角
- C.增加不定点的补岗、巡视岗位
- D.每一个救生岗位主责任区的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50平方米,可采用交叉布岗的方式划分观察区域,在划分非标准游泳场所观察区域时,必须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 A.经过想象做出的
- B.经过思考做出的
- C.经过猜测做出的
- D.经过估计做出的
- 47
-
中国救生协会于()成立。
- A.1999年
- B.2001年
- C.2004年
- D.2007年
- 48
-
上岗前着装及仪态
- A.穿着会所统一服装
- B.穿游泳衣裤上岗
- C.披毛巾上岗
- D.穿着统一救生服装精神饱满,仪表端正
- 49
-
救生游泳实用技术是哪种?
- A.仰泳
- B.蝶泳
- C.蛙泳
- D.水下寻找
- A.救生员的座位不要很舒适,使救生员不容易瞌睡
- B.室外游泳场所观察台不必为救生员配置遮阳棚或遮阳伞
- C.非标准游泳场所可以随意设置可移动的救生台
- D.大型游乐场水域面积较大的可在水中设置救生台,为便于观察可适当增高救生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