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管道渗漏
- B.管道拉裂
- C.支座有缝隙
- D.导静电线脱离
- A.化学组成
- B.与氧接触机会
- C.时间
- D.温度
- A.抗爆剂
- B.抗氧防胶剂
- C.清净剂
- D.金属钝化剂
- A.数据库查询及打印
- B.查询罐存记录
- C.设置加油站信息
- D.打印
- A.卸油记录
- B.加油站信息
- C.操作记录
- D.罐存记录
- A.表面光洁,垂直立在平面构成89.5°角
- B.表面光洁,垂直立在平面构成90°角
- C.表面光洁,刻线清晰,垂直立在平面构成89.5°角
- D.刻线清晰,垂直立在平面构成90°角
- A.送检
- B.在受检16个月后刻线、数字仍然清晰
- C.在检定有效期内
- D.检定合格
- A.送检
- B.在受检30个月后刻线、数字仍然清晰
- C.在检定有效期内
- D.检定合格
- A.备好消防器材
- B.静置不少于15分钟
- C.连接静电接地装置
- D.作业人员在现场监视
- A.送检
- B.在受检9个月后刻线、数字仍然清晰
- C.在检定有效期内
- D.检定合格
- A.温度
- B.最低温度
- C.最高温度
- D.绝对温度
- A.质量
- B.饱和蒸气压
- C.闪点
- D.燃点
- A.≤28℃
- B.≤45℃
- C.≤60℃
- D.≤120℃
- A.28℃
- B.45℃
- C.60℃
- D.120℃
- A.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使用防护器具和自救
- B.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防污治污
- C.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
- D.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警戒和疏散
- A.报警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 B.事故现场的地点、名称和准确地理位置
- C.单位主管领导的姓名、联系电话
- D.事故现场基本情况,如燃烧对象、伤亡情况等
- A.加拨区号
- B.直拨“119”
- C.直拨“110”
- D.直拨“121”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C.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 D.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收、综合治理
- A.0级爆炸危险区域
- B.1级爆炸危险区域
- C.2级爆炸危险区域
- D.火灾危险区域
- A.从原因追查结果
- B.从结果追查原因
- C.从事故案例总结原因
- D.根据活动信息来判断
- A.3g/m3
- B.5g/m3
- C.10g/m3
- D.15g/m3
- A.燃烧爆炸事故和抢劫、伤人事故
- B.燃烧爆炸事故和加错油事故
- C.跑油造成的环境污染
- D.混油造成的财产损失
- A.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 B.消除措施和应急预案
- C.检查、监督、教育培训、奖惩等管理措施
- D.消除、监控、降低等技术措施
- A.建设阶段
- B.设计阶段
- C.使用阶段
- D.包括从设计建设开始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
- A.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 B.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 C.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 D.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 A.一套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 B.一套文件化的作业指导书
- C.一套文件化的操作规程
- D.一套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和要求
- A.变事后处理为事前管理
- B.实现本质安全
- C.适应国际化经营需要
- D.减少企业成本,节约能源和资源
- A.领导决策和准备
- B.编写体系文件
- C.内部审核
- D.管理评审
- A.公司级
- B.车间级
- C.班组级
- D.国家级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 C.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
- D.定人员、定设备、定目标、定责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