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4
- B.5
- C.6
- D.7
- A.极小损失
- B.小型损失
- C.一般损失
- D.较大损失
- A.极小影响
- B.小影响
- C.一般影响
- D.较大影响
- A.极小影响
- B.小影响
- C.一般影响
- D.区域影响
- A.3个月
- B.6个月
- C.9个月
- D.12个月
- A.极小损失
- B.小型损失
- C.一般损失
- D.较大损失
- 15
-
风险评价的方法是( )。
- A.表格法
- B.矩阵法
- C.固定法
- D.测算法
- A.0-4级
- B.5-6级
- C.7-9级
- A.5
- B.7
- C.8
- D.9
- A.5
- B.7
- C.8
- D.9
- A.所有油气管线排放口应设置压力/真空阀,正压为750 Pa,负压为2000 Pa。
- B.应采用浸没式卸油方式,卸油管出油口距罐底高度应小于100mm。
- C.加油站后处理装置宜安装在加油站通气口附近,须在处理系统油气入口前后端加装手动截止阀。
- A.气液比 -〉密闭性和液阻。
- B.密闭性和液阻 -〉气液比。
- C.密闭性-〉气液比。
- A.如果3个液阻检测值中有任何1个大于表2规定的最大压力限值,则加油站液阻检测不合格。如果因压力表指针抖动无法确定检测数值,则认定液阻检测不合格。
- B.开启对应油罐的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油气接口阀门,关闭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 C.开启氮气瓶,设置输送压力为35kPa。使用流量计控制阀调节氮气流速,按照表2中氮气流速,只检测1个氮气流速对应的液阻即可。
- A.5~20L。
- B.10~20L。
- C.15~20L。
- A.如果气液比不在标准限值范围内,而气液比检测值与限值的差小于0.1时,可再做2次气液比检测,但之间不能对加油系统和油气回收系统作任何调整。
- B.采用累进式流量计检测时,应记录每次检测之前气体流量计的最初读数。除非经过核查,不要将前一次测试的最终读数作为当前测试的最初读数。采用电子流量计时应先清零。
- C.采用电子流量计时应先清零。
- A.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压力检测值应满足表1规定的最小剩余压力限值,大于等于压力限值视为符合油气排放要求。
- B.密闭性压力检测时,可以用氮气或其它气体冲压。
- C.密闭性压力检测时,可以进行正常的加油和卸油工作。
- A.密闭性检测
- B.液阻检测
- C.密闭性、液阻和气液比检测
- A.氮气和氮气瓶。
- B.压力表和流量计。
- C.检测用油桶。
- A.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发布的《油气回收认证方法》(CARB CP-201)、《油气回收检测方法》(CARB TP-201)的相关技术内容。
- B.澳大利亚相关方面的标准。
- C.日本相关方面的标准。
- A.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要求和限值。
- B.加油站油气排放控制要求和限值,并规定了检测方法。
- C.加油站油气回收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