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焊接操作考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药芯焊丝焊接的特点是()等。

  • A.熔敷速度高
  • B.成型好
  • C.全位置焊
  • D.飞溅和裂纹倾向小
15

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是指材料的()。

  • A.熔点
  • B.导热性
  • C.导电性
  • D.硬度
  • E.塑性
16

气割时,切割氧压力过大会造成()。

  • A.浪费氧气
  • B.节省氧气
  • C.割缝表面光滑
  • D.割缝表面粗糙
18

CO2气体保护焊用焊枪的作用是()三种。

  • A.导送焊丝
  • B.传导焊接电流
  • C.导送CO2保护气
  • D.调节焊接电压
19

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是()。

  • A.消除焊接变形
  • B.防止产生热裂纹
  • C.改变热影响区组织性能
  • D.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0

《特种设备安全条例》规定,国务院()负责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县以上地方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实施安全监察。

  • A.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 B.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
  •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D.安全生产活动
21

CO2焊时焊接电源根据()来选择。

  • A.工件厚度
  • B.焊丝直径
  • C.施焊位置
  • D.熔滴过度形式
  • E.电源极性
22

焊条电弧焊运条时焊条的3个基本运动方向是()。

  • A.明熔的方向送进运动
  • B.作横向摆动
  • C.沿焊接方向移动
  • D.向上运动
23

等离子弧切割用得割炬,其核心部分是()。

  • A.上枪体
  • B.下枪体
  • C.喷嘴
  • D.电极
24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但应当防止重复抽查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 A.应当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
  • B.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进行监督抽查
  • C.应当组织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抽查
  • D.应当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抽查
28

触电急救的第一步是()。

  • A.现场救护
  • B.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 C.停电
31

焊工推拉闸刀开关时,要求()。

  • A.戴好干燥手套,头部不要正对电闸
  • B.赤手,头部不要正对电闸
  • C.戴好干燥手套,头部正对电闸
  • D.手持焊条接触闸柄,头部正对电闸
32

不同厚度的钢板对接焊时,对厚板削薄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接头处()。

  • A.产生较大的变形
  • B.焊缝不美观
  • C.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 D.产生错边
36

2Cr13属于()不锈钢。

  • A.马氏体
  • B.奥氏体
  • C.铁素体
  • D.奥氏体+铁素体
37

珠光体耐热钢焊后一般不进行调质处理,而要进行()处理。

  • A.低温回火
  • B.中温回火
  • C.高温回火
  • D.淬火
38

E4303、E5003属于()药皮类型的焊条。

  • A.钛钙型
  • B.钛铁矿型
  • C.低氩钠型
  • D.低氩钾型
39

不锈钢管道或容器内表面若有电弧擦伤,则会降低其()。

  • A.淬硬性
  • B.耐腐蚀性
  • C.强度
  • D.塑性和韧性
40

紫铜焊接时,母材和填充金属难以熔合的原因是紫铜()。

  • A.导热性好
  • B.导电性好
  • C.熔点高
  • D.有锌蒸发出来
41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不得隐匿、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 A.与事故相关的单位和人员
  • B.事故发生单位
  • C.事故发生单位和人员
  •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
42

为了减小焊件的焊接残余变形,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的原则之一是()。

  • A.采用对称焊
  • B.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
  • C.尽可能考虑焊缝自由收缩
  • D.先焊收缩量小的焊缝
45

焊工进行焊接操作技能考试时,()试件母材可以用奥氏体不锈钢代替。

  • A.镍和镍合金
  • B.钛和钛合金
  • C.铜和铜合金
  • D.铝和铝合金
46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特种设备出厂时,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随附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的,()。

  • A.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B.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C.责令停止制造、销售,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 D.责令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