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开工记录的复查制度
- B.操作记录的复查制度
- C.人员签到的复查制度
- D.阀门操作复查制度
- A.制造标准
- B.设计单位
- C.用途
- D.工作原理
- A.管理人员
- B.监察人员
- C.检验人员
- 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 A.使用寿命
- B.设计使用寿命
- C.安全使用寿命
- D.设计使用次数
- A.按规定着装,带齐操作工具
- B.进入有毒有害气体车间还要携带药品
- C.进行消除静电处理
- D.测量血压
- A.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而继续使用的
- B.擅自破坏封存状态的
- C.伪造有关文件、证件
- D.发生事故隐瞒不报的
- A.弹性的
- B.塑性能
- C.弹性变形
- D.塑性变形
- A.氩气
- B.氦气
- C.氙气
- D.氖气
- A.0.25
- B.0.3
- C.0.35
- D.0.45
- 10
-
脆性破坏的特征为( )。
- A.断口呈暗灰色
- B.断口与主应力方向成45度角
- C.不产生碎片
- D.破坏时应力可能远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
- A.材料发生蠕变
- B.材料脆化
- C.使用中压力容器超温超压运行
- D.材料与介质不相容
- A.氯
- B.氨
- C.二氧化碳
- D.硫化氢
- A.252.7
- B.161.6
- C.267
- D.186
- 14
-
液化石油气属于( )。
- A.永久气体
- B.高压液化气
- C.低压液化气
- D.混合气
- A.Pa
- B.千克(力)/平方厘米
- C.Kg/平方厘米
- D.牛顿/平方厘米
- A.五
- B.四
- C.三
- D.二
- A.252.7
- B.161.6
- C.267
- D.186
- A.252.7
- B.161.6
- C.267
- D.183
- 19
-
蠕变破坏的特征是( )。
- A.破坏时通常无明显变形
- B.破坏时应力远远大于材料的强度极限
- C.可能出现晶间开裂或疏松
- D.材料的韧性不变
- A.分子有一定大小
- B.分子间有作用力
- C.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D.分子都在周期的做规则运动
- A.气液平均
- B.气相
- C.液相
- D.气相混合
- A.燃烧性
- B.毒性
- C.气体状态
- D.腐蚀性
- A.摄氏度
- B.华氏度
- C.开式度
- D.文氏度
- 24
-
韧性破坏的特征是( )。
- A.断口与主应力方向垂直
- B.韧性破坏时容器器壁的应力很高
- C.韧性破坏时的爆破压力远大于理论爆破压力
- D.爆破口的大小与容器破坏时膨胀能量大小无关
- A.应力过大
- B.有腐蚀介质
- C.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
- D.用材不当
- A.丁烷
- B.C3AC5的二类混合物
- C.异丁烷
- D.丙烯
- A.对流传热是依靠流体的宏观位移,将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的传递现象
- B.对流传热大多是指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
- C.没有相对运动就不可能发生对流传热
- D.对流传热比热传导效率高
- A.均匀腐蚀
- B.点腐蚀
- C.晶间腐蚀
- D.应力腐蚀
- A.管理人员
- B.监察人员
- C.检验人员
- D.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 A.低于0
- B.低于大气压力
- C.低于标准大气压
- D.压力为负值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