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连续半自动称重充装
- B.连续手工称重充装
- C.连续自动称重进行充装
- A.60
- B.50
- C.40
- D.30
- A.参照同一型号气瓶的重量
- B.按照平时的充装经验确定充装量
- C.不能充装
- A.1
- B.2
- C.3
- D.4
- A.复秤
- B.实测瓶内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以内
- C.气瓶是否超期
- D.颜色标志
- A.气瓶是否经改装
- B.安全附件是否齐全
- C.瓶体是否出现鼓包、变形或泄漏等严重缺陷
- D.钢印标志
- A.1
- B.2
- C.3
- D.4
- A.站长
- B.技术负责人
- C.持证检查操作人员
- D.安全员
- A.原始标志
- B.气瓶余压的大小
- C.检验标志
- D.颜色标志
- A.音响混浊
- B.余韵重而短
- C.有类似木鱼音响
- D.清脆有力,余韵轻而长,且有旋律感
- A.由充装人员
- B.转交气瓶定期检验站
- C.由检查人员
- D.监察机构
- A.O.01%~0.05%
- B.O.05%~0.1%
- C.O.1%~0.5%
- D.4%~6%
- A.氧气
- B.氮气
- C.压缩空气气瓶
- D.二氧化碳
- A.由充装人员
- B.转交气瓶定期检验站
- C.由检查人员
- D.由站长
- A.由充装人员
- B.转交气瓶定期检验站
- C.由检查人员
- D.由站长
- A.影响充装速度
- B.影响充装气体质量
- C.与氧气和强氧化性气体接触便会发生燃烧
- D.影响计量
- A.由充装人员
- B.转交气瓶定期检验站
- C.由检查人员
- D.由站长
- A.瓶帽(可卸式、固定式)
- B.护罩
- C.易熔合金塞
- D.防震圈
- A.结冰
- B.布片变红色
- C.白雾
- D.布片变红色
- A.旧气瓶可在瓶肩部位或护罩上查看制造日期,新用气瓶查找检验钢印标志
- B.新、旧气瓶都在瓶肩部位或护罩上查看制造日期及检验日期
- C.新气瓶可在瓶肩部位或护罩上查看制造日期,在用气瓶查找检验钢印标志
- D.新、旧都在气瓶查找检验钢印标志
- A.发生剧烈燃烧并呈光亮现象
- B.火焰呈红色并发出“噗、噗”的轻度爆鸣声
- C.条香或蚊香明火遇气熄灭
- D.气遇火发生爆鸣声响,或洗耳橡胶球弹离手握而爆破。
- A.发生剧烈燃烧并呈光亮现象
- B.火焰呈红色并发出“噗、噗”的轻度爆鸣声
- C.条香或蚊香明火遇气熄灭
- D.气遇火发生爆鸣声响,或洗耳橡胶球弹离手握而爆破。
- A.发生剧烈燃烧并呈光亮现象
- B.火焰呈红色并发出“噗、噗”的轻度爆鸣声
- C.条香或蚊香明火遇气熄灭
- D.气遇火发生爆鸣声响,或洗耳橡胶球弹离手握而爆破。
- A.发生剧烈燃烧并呈光亮现象
- B.火焰呈红色并发出“噗、噗”的轻度爆鸣声
- C.条香或蚊香明火遇气熄灭
- D.气遇火发生爆鸣声响,或洗耳橡胶球弹离手握而爆破。
- A.面对
- B.背面
- C.侧面
- A.O.01%~0.05%
- B.O.05%~0.1%
- C.O.1%~0.5%
- D.O.5%~1.0%
- A.报废
- B.存放于不合格气瓶存放区
- C.送检
- D.直接充装
- A.相差较大时
- B.接近
- C.瓶温差不影响剩余压力的检查
- A.改变充装量
- B.改变充装时间
- C.改变使用单位
- D.改变充装气体和使用压力
- A.颜色标志
- B.色环
- C.钢印标志
- D.形状
- A.制造
- B.设计
- C.使用
- D.检验
- A.一定技术力量的
- B.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
- C.300名以上工人的
- D.《气瓶制造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