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1
-
碱的水溶液能使()。
- A.石蕊试纸显红色
- B.石蕊试纸显蓝色
- C.能使酚酞指示剂变红色
- D.使酚酞指示剂显无色
- A.持证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
- B.考试机构或者发证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发证范围考核发证的。
- C.持证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未立即报告,情节严重的。
- D.持证作业人员违反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情节严重的。
- A.铁离子
- B.悬浮物杂质
- C.有机物质
- D.游离余氯等氧化性物质
- A.NH3+NH4Cl
- B.HAc+NaAc
- C.Na2HPO4+NaH2PO4
- D..HCl+NaCl
- A.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
- B.特种设备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 C.特种设备标准
- D.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A.遗失或者损毁
- B.到期
- C.补办证书
- D.考试
- A.电梯
- B.吊车
- C.煤气瓶
- D.厂内机动车辆
- E.锅炉
- A.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未取得相应特种作业人员证书,上岗作业的。
- B.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
- C.未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的。
- D.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特种设备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 A.悬浮物
- B.胶体物质
- C.溶解物质
- A.107-
- B.1014-
- C.1010-
- A.防止结垢
- B.防止腐蚀
- C.降低含盐量
- D.防止蒸汽质量恶化
- A.安全监察机构
- B.锅炉检验单位
- C.水质监测单位
- D.锅炉使用单位
- A.90g/mol
- B.95g/mol
- C.100g/mol
- D.110g/mol
- A.18.6克
- B.37.2克
- C.74.5克
- D.3.7克
- A.交联度和活性基团的总量
- B.能交换Ca2+、Mg2+的量
- C.活性基团的总量
- D.在工作状态下所能交换离子的量
- A.120mg/L
- B.280mg/L
- C.3mmol/L
- D.120mmol/L
- A.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称为碱
- B.pH>7的溶液称为碱
- C.溶解在水中呈碱性的物质称为碱
- D.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碱
- A.操作简单
- B.运行流速大
- C.再生流速高
- D.出水质量好、再生剂消耗低、工作交换容量大
- A.上一年年收入40%的
- B.上一年年收入60%的
- C.上一年年收入20%的
- D.上一年年收入30%的
- A.光的作用
- B.化学作用
- C.物理作用
- D.化合作用
- A.电梯
- B.起重机械
- C.锅炉
- D.场(厂)专用机动车辆
- A.商业
- B.商业或者技术秘密
- C.技术秘密
- D.产品质量
- A.6~26mmol/L
- B.7~26mmol/L
- C.8~26mmol/L
- D.9~26mmol/L
- A.C(OH-,1/2CO32-,HCO3-)mol/L
- B.C(OH-,CO32-,HCO3-)mol/L
- C.C(OH-,1/2CO32-,HCO3-)mmol/L
- D.C(OH-,CO32-,HCO3-)mmol/L
- A.30℃~40℃
- B.40℃~50℃
- C.50℃~60℃
- D.70℃~80℃
- A.600mg/L
- B.120mg/L
- C.420mg/L
- D.1220mg/L
- A.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 B.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 C.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 D.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A.蒸发量小,且工作压力≤1.0MPa的锅炉,原水总碱度≤4mmol/L
- B.蒸发量小,且工作压力≤1.0MPa的锅炉,原水总硬度≤4mmol/L
- C.蒸发量小,且工作压力≤1.6MPa的锅炉,原水总碱度≤4mmol/L
- D.蒸发量小,且工作压力≤1.6MPa的锅炉,原水总硬度≤4mmol/L
- A.煤在锅炉中燃烧
- B..水在锅炉中受热变成蒸汽
- C.蜡烛燃烧
- D.铁生绣
- A.正洗-进再生液-置换-反洗-交换
- B.进再生液-置换-反洗-正洗-交换
- C.反洗-进再生液-置换-正洗-交换
- D.交换-进再生液-反洗-置换-正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