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胶体
- B.悬浮物
- C.无机物
- D.电解质
- A.钾离子
- B.氨离子
- C.镁离子
- D.钠离子
- A.不变
- B.先下降后升高
- C.越慢
- D.越快
- A.不增加炉水的溶解固形物
- B.低温与氧反应速度快
- C.有毒,易挥发
- D.有钝化作用
- A.亚硫酸钠能够降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
- B.气体溶解定律
- C.使溶解氧进入锅炉之前与亚硫酸钠发生反应而消耗
- D.提高锅水温度,使溶解氧逸出
- A.溶解固形物与含盐量并不相等
- B.溶解固形物是表示水中含盐量的指标,因此,溶解固形物等于含盐量
- C.含盐量是指水中各种阴、阳离子质量的总和
- D.溶解固形物包含了胶体硅、铁铝氧化物及水溶性有机物等
- A.对树脂进行"复苏"处理
- B.软化器改用硫酸钠再生
- C.降低交换器进水氯离子
- D.在交换器前设置活性碳过滤器
- A.钠离子
- B.氢离子
- C.负离子
- D.正离子
- A.Ⅰ级纯水
- B.温度
- C.标准缓冲溶液
- D.蒸馏水
- A.氢离子
- B.钾离子
- C.钠离子
- D.镁
- A.全部为氢离子
- B.大部分为氢离子
- C.全部为OH
- D.大部分为OH
- A.全部为氢离子
- B.大部分为氢离子
- C.全部为氢氧根
- D.大部分为氢氧根
- A.V正=V逆≠0
- B.NO2全部转化为N2O4的状态
- C.混合物中,NO2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 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 A.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 B.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 C.PH值不能大于14
- D.P溶液中,P氢离子POH=14
- A.胶体
- B.悬浮物
- C.无机物
- D.溶解固形物
- A.盐酸+氯化钠
- B.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 C.氨+氯化氨
- D.醋酸+醋酸钠
- A.汽油挥发
- B.气化液化
- C.白磷自燃
- D.灯丝发光
- A.氢离子与氢氧根的乘积
- B.[氢离子]与[氢氧根]的乘积
- C.[氢离子]与[氢氧根]的乘积与[水]之比
- D.氢离子与氢氧根的乘积与水之比
- 19
-
酸能够使( )。
- A.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 B.甲基橙试液变黄
- C.PH试纸变无色
- D.酚酞试液变蓝
- A.溶解电解质
- B.溶解气体
- C.溶解的液体
- D.溶解固形物
- A.直接排放
- B.再加些酸
- C.再加些碱
- D.加些水
- A.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发生变化
- B.在水中加入氢离子后会发生变化
- C.在水中加入氢氧根后会发生变化
- D.能够反映水的酸性强弱
- A.100克溶液
- B.100克溶剂
- C.1升溶液
- D.1升溶剂
- A.100克溶液
- B.100克溶质
- C.1升溶液
- D.1升溶剂
- A.溶剂质量
- B.溶液质量
- C.溶剂体积
- D.溶液体积
- A.甲基橙指示剂不变色
- B.甲基橙指示剂变黄色
- C.甲基橙指示剂变红色
- A.能使指示剂变色
-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 C.能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 D.都能与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 A.100克溶液
- B.100克溶质
- C.1升溶液
- D.1升溶剂
- A.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
- B.只有两种物质发生化学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 C.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 D.一种物质能过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 A.分子之间保持着一定距离
- B.分子处在不断运动状态
- C.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 D.气体分子间距可以改变,液体分子间距不能改变
- A.一切性质
- B.化学性质
- C.物理性质
- D.气态性质
- A.温度发生变化,电离平衡就会变化
- B.电离平衡一旦破坏,就不能再达到平衡
- C.在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就会变化
- D.在溶液中加入纯净水,电离平衡就会变化
- A.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
- B.钠盐、钙盐和铁盐
- C.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
- D.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钙
- 34
-
二氧化硫是由 ( )。
- A.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 B.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 C.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D.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 A.36.8
- B.18.4
- C.9.2
- D.10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