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固定床离子交换器
- B.浮动床离子交换器
- C.移动床离子交换器
- D.流动床离子交换器
- A.锅炉蒸发量为1t/h,原水硬度为5.6mmol/L、碱度为4.8mmol/L
- B.锅炉蒸发量为1t/h,原水硬度为3.5mmol/L、碱度为0.8mmol/L
- C.锅炉蒸发量为4t/h,原水硬度为5.6mmol/L、碱度为4.8mmol/L
- D.锅炉蒸发量为0.5t/h,原水硬度为4.2mmol/L、碱度为6.8mmol/L
- A.纯净水
- B.自来水
- C.地下水
- D.高纯水
- A.对树脂进行"复苏"处理
- B.软化器改用硫酸钠再生
- C.降低交换器进水氯离子
- D.在交换器前设置活性碳过滤器
- A.>1mg/L
- B.2~50μg/L
- C.>50μg/L
- D.>20μg/L
- A.钠离子
- B.铁离子
- C.钙离子
- D.氢离子
- A.氯离子
- B.钙镁离子
- C.铁铝离子
- D.氢离子
- A.Ⅰ级纯水
- B.温度
- C.标准缓冲溶液
- D.蒸馏水
- A.3
- B.5
- C.7
- D.10
- A.钠离子
- B.氢离子
- C.负离子
- D.正离子
- A.原有性质
- B.物理性质
- C.化学性质
- D.微观性质
- A.氢离子
- B.钾离子
- C.钠离子
- D.镁
- A.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 B.原子核中的中子数
- C.原子质量数
- D.核外电子数及排布情况
- A.NaCl
- B.氧分子
- C.氯分子
- D.氢分子
- A.溶质的质量
- B.酸根离子数
- C.溶质的物质量
- D.金属离子数
- A.洁净的空气
- B.澄清的石灰水
- C.无色的汽水
- D.蓝色的胆矾
- 37
-
酸能够使( )。
- A.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 B.甲基橙试液变黄
- C.PH试纸变无色
- D.酚酞试液变蓝
- A.直接排放
- B.再加些酸
- C.再加些碱
- D.加些水
- A.溶剂质量
- B.溶液质量
- C.溶剂体积
- D.溶液体积
- A.可能属于同一元素
- B.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 C.彼此之间一定是同位素
- D.核外电子个数一定相等
- A.100克溶液
- B.100克溶质
- C.1升溶液
- D.1升溶剂
- A.甲基橙指示剂不变色
- B.甲基橙指示剂变黄色
- C.甲基橙指示剂变红色
- A.氢氧根与碳酸根
- B.碳酸根与碳酸氢根
- C.氢氧根与碳酸氢根
- D.碳酸根与氯根
- A.两个氮分子
- B.两种氮元素
- C.两个氮原子
- D.氮气
- A.一切性质
- B.化学性质
- C.物理性质
- D.气态性质
- A.没有本质区别
- B.只由浓度决定
-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 D.导电性强的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电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 A.温度发生变化,电离平衡就会变化
- B.电离平衡一旦破坏,就不能再达到平衡
- C.在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就会变化
- D.在溶液中加入纯净水,电离平衡就会变化
- A.电解质本身导电
- B.水能够导电
- C.在水中离解成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
- D.能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导电
- 49
-
二氧化硫是由 ( )。
- A.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 B.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 C.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D.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