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水泥
 - B.集料
 - C.拌合用水
 - D.外加剂
 - E.矿物掺合料
 
- A.混凝土中的水泥和外加剂总含碱量偏高
 - B.使用了活性集料
 - C.混凝土是在有水条件下使用
 - D.混凝土是在干燥条件下使用
 - E.混凝土中掺加了外加剂
 
- A.和易性要求
 - B.强度要求
 - C.耐久性要求
 - D.经济性要求
 - E.砂率的要求
 
- A.强度
 - B.抗冻性
 - C.抗碳化
 - D.抗渗性
 - E.抗侵蚀
 
- A.砂
 - B.石
 - C.空气
 - D.水泥
 - E.水
 
- A.降低建筑物自重
 - B.增加使用面积
 - C.提高强度
 - D.改善建筑物绝热性能
 - E.减小构件尺寸
 
- A.泌水性
 - B.离析性
 - C.流动性
 - D.保水性
 - E.粘聚性
 
- A.水泥标号
 - B.石子级配
 - C.砂的细度模数
 - D.气候
 - E.水灰比
 
- A.水灰比
 - B.砂率
 - C.水泥用量
 - D.单位用水量
 - E.外加剂掺量
 
- A.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
 - B.混凝土抗侵蚀性
 - C.混凝土密实度
 - D.混凝土的抗冻性
 - E.混凝土的抗渗性
 
- A.在凝结前有良好的塑性,可浇注成各种形状、大小的构件或结构物
 - B.与钢筋有牢固的粘结力
 - C.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
 - D.抗拉强度高,受拉时抗变形能力强
 - E.不容易开裂,自重轻
 
- A.有害杂质的含量
 - B.砂的粗细程度
 - C.砂的颗粒级配
 - D.坚固性
 - E.砂的最大粒径
 
- A.工程结构物的断面尺寸
 - B.钢筋配置的疏密程度
 - C.捣实的机械类型
 - D.施工方法
 - E.施工水平
 
- 14
 - 
									
集料中有害杂质包括()。
 
- A.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 B.硫化物和硫酸盐
 - C.轻物质含量
 - D.云母含量
 - E.氯盐
 
- A.抗冻性
 - B.抗渗性
 - C.抗老化性
 - D.抗侵蚀性
 - E.抗碳化性
 
- A.施工方法
 - B.骨料的性质
 - C.水灰比
 - D.外加剂
 - E.水泥强度等级
 
- A.可能产生微细裂缝
 - B.抗压强度提高
 - C.弹性模量增大
 - D.可能导致钢筋锈蚀
 - E.抗拉强度降低
 
- A.最大粒径及级配
 - B.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
 - C.有害杂质
 - D.强度
 - E.含泥量
 
- A.胶凝材料
 - B.粗骨料
 - C.细骨料
 - D.水
 - E.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
 
- A.烘箱
 - B.压力试验机
 - C.试验筛
 - D.摇筛机
 - E.天平
 
- A.较大者
 - B.较小者
 - C.最大值
 - D.无法判断
 
- A.较大者
 - B.较小者
 - C.最小值
 - D.无法判断
 
- A.1/2
 - B.1/3
 - C.1/4
 - D.1/5
 
- A.5
 - B.8
 - C.15
 - D.25
 
- A.粉煤灰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 B.粉煤灰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 C.粉煤灰可以取代水泥,掺量过多时,也不会影响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 D.粉煤灰可以抑制碱—骨料反应
 
- A.3.0
 - B.2.0
 - C.1.0
 - D.0.5
 
- A.3.0
 - B.2.0
 - C.1.0
 - D.0.5
 
- A.630um和1.25mm各一个
 - B.630um和80um各一个
 - C.315um和1.25mm各一个
 - D.80um和1.25mm各一个
 
- A.630um和1.25mm各一个
 - B.630um和80um各一个
 - C.315um和1.25mm各一个
 - D.80um和1.25mm各一个
 
- A.1.0
 - B.2.0
 - C.3.0
 - D.5.0
 
- A.0.3~0.5MPa
 - B.0.5~0.8MPa
 - C.0.8~1.0MPa
 - D.1.0~1.2MPa
 
- 32
 - 
									
中砂的细度模数为()。
 
- A.3.7~3.1
 - B.3.0~2.3
 - C.2.2~1.6
 - D.1.5~0.7
 
- A.1.0
 - B.2.0
 - C.3.0
 - D.5.0
 
- A.标准养护
 - B.自然养护
 - C.蒸汽养护
 - D.压蒸养护
 
- A.采用含碱量小于0.8%的水泥
 - B.经判定为碱-碳酸盐反应的骨料,不宜用作配制混凝土
 - C.使用含钾离子的混凝土外加剂时,须专门试验,严格限制其含量
 - D.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6‰
 
- A.越高,越多
 - B.越低,越多
 - C.越高,越少
 - D.越低,越少
 
- A.增加用水量
 - B.增大水灰比
 - C.减少水泥用量
 - D.掺加减水剂
 
- A.⑴⑵
 - B.⑶⑷⑸
 - C.⑴⑵⑶⑷
 - D.⑴⑵⑶⑷⑸
 
- A.测定普通混凝土拌合物中四大组分的含量
 - B.骨料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混凝土
 - C.用特细砂配制的混凝土
 - D.用山砂配制的混凝土
 
- A.标准养护
 - B.自然养护
 - C.蒸汽养护
 - D.压蒸养护
 
- A.⑴⑵
 - B.⑶⑷
 - C.⑴⑵⑶
 - D.⑴⑵⑶⑷
 
- A.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
 - B.一般在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的约1/4处、1/2处和3/4处之间分别取样
 - C.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0分钟,然后人工搅拌均匀
 - D.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
 
- A.混凝土的密实度
 - B.混凝土孔隙充水程度
 - C.混凝土强度
 - D.龄期
 
- A.水泥的品种
 - B.砂率
 - C.水灰比
 - D.环境湿度和硬化条件
 
- A.二氧化硅,氧化钙
 - B.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 C.二氧化硅,氢氧化钙
 - D.二氧化碳,氧化钙
 
- A.标准养护
 - B.自然养护
 - C.蒸汽养护
 - D.压蒸养护
 
- A.脆性大
 - B.抗拉强度低
 - C.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 D.自重较大
 
- A.采用较低的混凝土水灰比
 - B.控制胶凝材料的用量
 - C.所用的减水剂不一定要有较高的减水率
 - D.改善骨料的级配
 
- A.增加水泥浆用量
 - B.夏季施工应该选择在晚上或傍晚
 - C.浇注混凝土后要及时养护
 - D.增加环境的湿度
 
- A.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
 - B.水与砂之间的比例关系
 - C.水泥与砂之间的比例关系
 - D.水泥浆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