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内燃机车
- B.压气机车
- C.电机车
- D.人力车
- A.在有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
- B.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
- C.未进行水质化验
- D.有明显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
- A.贯通、初次放顶
- B.排瓦斯、揭露煤层
- C.处理火区、探放水
- D.过断层
- A.煤矿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 B.矿长未依法取得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擅自进行生产
- C.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 D.未经批准擅自建设
- 25
-
《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发现煤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产整顿,并将情况在5日内报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 A.超通风能力生产
- B.高瓦斯矿井没有按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监测监控设施不完善、运转不正常
- C.有瓦斯动力现象而没有采取防突措施
- D.在建、改扩建矿井安全设施未经过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竣工验收而擅自投产的,以及违反建设程序、未经核准(审批)或越权核准(审批)
- A.未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者观测点位置并建立监测系统
- B.未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 C.未建立自燃煤层鉴定实验室
- D.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性灌浆或者全部充填、注惰性气体等措施
- A.责令关闭
- B.停产整顿
- C.停止作业
- D.限期改正
- A.车体
- B.轮对
- C.轴箱
- D.弹簧托架
- A.被列人国家应予淘汰的煤矿机电设备和工艺目录的产品或工艺,超过规定期限仍在使用
- B.突出矿井在2006年1月6日之前未采取安全措施使用架线式电机车或者在此之后仍继续使用架线式电机车
- C.矿井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等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 D.使用非阻燃皮带、非阻燃电缆,采区内电气设备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 A.闸
- B.警铃
- C.连接器
- D.撒砂装置
- A.600
- B.750
- C.1000
- D.2000
- A.变大
- B.变小
- C.不变
- A.50m
- B.80m
- C.100m
- A.保护
- B.限流
- C.连通
- D.隔爆
- A.透气
- B.加酸
- C.测量电压
- A.没关系
- B.正比
- C.反比
- A.8h
- B.12h
- C.20h
- D.24h
- A.330V
- B.375V
- C.500V
- D.400V
- A.1.8m
- B.1.9m
- C.2.0m
- D.2.2m
- A.0.25MQ
- B.0.5MQ
- C.1MQ
- A.Ⅰ类隔爆型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 B.Ⅰ类增安型矿用电气设备
- C.Ⅰ类特殊型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 D.Ⅰ类本质安全型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 A.50m
- B.80m
- C.100m
- D.120m
- A.3mm
- B.2mm
- C.1mm
- A.1
- B.2
- C.3
- A.牵引重量
- B.牵引矿车数量
- C.轨距
- D.粘着重量
- A.600V
- B.700V
- C.800V
- A.20%
- B.30%
- C.40%
- A.1
- B.2
- C.3
- D.4
- A.打开照明
- B.出开车信号
- C.检查电机车
- D.连好车辆
- A.≤1%
- B.<0.5%
- C.≤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