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文化程度
- B.三违
- C.工程质量
- D.安全措施
- E.安全设施不全或失效
- 正确
- 错误
- A.本企业支援或承包外单位工程发生伤亡事故,由外单位统计报告
- B.企业外组织的安全检查、培训、科研、学习、参观等活动发生的伤亡事故
- C.职工在生产岗位因突发疾病造成的伤亡事故
- D.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事故,如冰雹、地震、龙卷风等
- A.警告
- B.记过
- C.记大过
- D.降级
- E.撤职
- F.留用察看
- G.开除
- H.拘留
- A.通知和引导灾区人员撤出的措施
- B.控制风流措施
- C.为灾区人员创造自救条件
- D.确定救灾人员的避灾路线
- A.硫化氢
- B.二氧化硫
- C.一氧化碳
- D.二氧化氮
- A.敷料压迫伤口止血法
- B.指压止血法
- C.屈肢止血法
- D.止血带止血法
- A.追查领导
- B.查明原因
- C.分清责任
- D.进行罚款
- A.在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前,一定要在避难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
- B.有规律的敲打管道、铁轨或岩石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援助
- C.使硐门敞开,以便救护队寻找
- A.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 B.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 C.做好现场标志
- D.将事故现场恢复到事故前的状态
- A.颈动脉出现搏动
- B.面色由紫绀变为红润
- C.瞳孔由大缩小
- D.复苏有效时,可见眼睑反射恢复
- E.自主呼吸出现
- A.先复苏、后搬运
- B.先止血、后搬运
- C.先固定、后搬运
- D.先包扎、后搬运
- A.10 米
- B.15 米
- C.20 米
- D.30 米
- A.风门、风桥
- B.风门、风窗
- C.风门、风墙
- D.风桥、风障
- A.落地
- B.悬挂
- C.手持
- A.相对瓦斯涌出量
- B.相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
- C.绝对瓦斯涌出量
- D.相对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
- A.2 米
- B.4 米
- C.8 米
- A.1 小时
- B.2 小时
- C.3 小时
- D.4 小时
- A.10 米
- B.20 米
- C.50 米
- A.一
- B.两
- C.三
- A.大于
- B.大于或等于
- C.小于或等于
- A.可燃
- B.可燃或不燃
- C.不燃
- A.人员
- B.物料
- C.伤员
- A.20 米
- B.40 米
- C.50 米
- A.绿
- B.红
- C.黄
- A.0.2 米
- B.0.3 米
- C.O.5 米
- A.O.1 米
- B.0.3 米
- C.0.5 米
- A.上方或下方
- B.下方
- C.上方
- A.轨
- B.道渣
- C.枕
- A.铁
- B.铜
- C.铝
- A.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
- B.橡胶绝缘屏蔽
- C.不延燃橡胶
- A.10 平方毫米
- B.20 平方毫米
- C.30 平方毫米
- A.班
- B.周
- C.天
- A.100 立方米
- B.200 立方米
- C.300 立方米
- A.大于或等于
- B.小于
- C.小于或等于
- A.7天
- B.15天
- C.30天
- A.支架
- B.两帮
- C.顶板
- A.25%
- B.30%
- C.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