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血清
- 12
-
检测限
- 13
-
定量限
- 14
-
二相代谢
- 15
-
一相代谢
- 16
-
荧光光谱
- 17
-
激发光谱
- 18
-
RSD
- 19
-
反相HPLC
- 20
-
ODS
- A.被测物保留时间延长
- B.被测物保留时间变短
- C.被测物容量因子k值变小
- D.流动相极性增加
- E.洗脱能力增加
- A.有机强碱
- B.有机强酸
- C.羧酸
- D.有机弱酸
- E.季铵盐
- A.水相pH
- B.提取溶剂
- C.固定相
- D.洗脱液流速
- E.样品装载量
- A.氧化反应
- B.甲基化反应
- C.水解反应
- D.缀合反应
- E.与大分子结合反应
- A.水相pH
- B.提取溶剂
- C.离子强度
- D.流速
- E.装样量
- 26
-
质谱仪常用离子源()
- A.电子轰击
- B.热导
- C.电子捕获
- D.场致离子化
- E.化学电离
- A.差示分光光度法
- B.导数光谱法
- C.双波长法
- D.化学发光法
- E.二极管阵列法
- 28
-
抗血清的鉴定指标()
- A.吸光强度
- B.特异性
- C.活度
- D.滴度
- E.放射性强度
- A.特异性抗体
- B.分离试剂
- C.免疫原
- D.标准抗原
- E.标记抗原
- A.枸橼酸
- B.稀醋酸
- C.稀硫酸
- D.三乙胺
- E.磷酸盐
- 34
-
常用联用技术有()等。
- 38
-
抗血清的鉴定指标有()。
- A.方法的精密度
- B.方法的准确性
- C.方法的相关性
- D.方法的选择性
- E.方法的线性范围
- A.相关物质
- B.内标物
- C.共存杂质
- D.降解物
- E.内源性物质
- A.长期贮存稳定性
- B.短期室温稳定性
- C.冷冻-解冻稳定性
- D.贮备液稳定性
- E.流动相稳定性
- A.测定治疗量时的结合率
- B.采用超滤法测定
- C.体内外测定相结合
- D.测定高中低浓度的结合率
- E.采用平衡透析法
- A.挥发性物质
- B.有紫外吸收的物质
- C.无紫外吸收的物质
- D.极性物质
- E.非极性物质
- A.弱酸性物质
- B.弱酸弱碱物质
- C.中性物质
- D.强极性物质
- E.非极性物质
- A.5.8
- B.9.8
- C.4.8以下
- D.10.8或10.8以上
- E.7.8-9.8
- A.低于柱温
- B.低于沸点10°C
- C.不得低于250°C
- D.高于被测物沸点
- E.等于柱温
- A.激发光谱
- B.照射光谱
- C.紫外发射光谱
- D.吸收光谱
- E.荧光光谱(发射光谱)
- A.检测限
- B.定量限
- C.线性范围
- D.最低检测浓度
- E.可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