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极易溶解
- B.易溶
- C.溶解
- D.几乎不溶或不溶
- A.溶解行为的差异
- B.对光吸收性的差异
- C.旋光性的差异
- D.臭、味及挥发性的差异
- E.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
- A.极易溶解
- B.易溶
- C.溶解
- D.几乎不溶或不溶
- A.溶解行为的差异
- B.对光吸收性的差异
- C.旋光性的差异
- D.臭、味及挥发性的差异
- E.吸附或分配性质的差异
- 11
-
重金属检查法()
- A.古蔡法
- B.硫代乙酰胺法
- C.硫氰酸盐法
- D.重氮化-偶合比色法
- E.酸性染料比色法
- A.1.5~2.5g
- B.±10%
- C.1.95~2.05g
- D.百分之一
- E.千分之一
- 13
-
铁盐检查法()
- A.古蔡法
- B.硫代乙酰胺法
- C.硫氰酸盐法
- D.重氮化-偶合比色法
- E.酸性染料比色法
- A.1.5~2.5g
- B.±10%
- C.1.95~2.05g
- D.百分之一
- E.千分之一
- A.1.5~2.5g
- B.±10%
- C.1.95~2.05g
- D.百分之一
- E.千分之一
- 16
-
《英国药典》()
- A.Ch.P
- B.BP
- C.USP
- D.JP
- E.Ph.Eur.
- 17
-
《美国药典》()
- A.Ch.P
- B.BP
- C.USP
- D.JP
- E.Ph.Eur.
- 18
-
《日本药局方》()
- A.Ch.P
- B.BP
- C.USP
- D.JP
- E.Ph.Eur.
- A.凡例部分
- B.附录部分
- C.沿革部分
- D.正文部分
- E.索引部分
- A.凡例部分
- B.附录部分
- C.沿革部分
- D.正文部分
- E.索引部分
- A.凡例部分
- B.附录部分
- C.沿革部分
- D.正文部分
- E.索引部分
- A.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
- B.第二法
- C.第三法
- D.第四法(微孔滤膜法)
- E.加硫化氢饱和溶液法
- A.700~800℃
- B.500~600℃
- C.500℃以下
- D.600~700℃
- A.2种,第一法
- B.4种,第二法
- C.3种,第一法
- D.4种,第一法
- A.将高价态铁离子(Fe<sup>3+</sup>)还原为低价态铁离子(Fe<sup>2+</sup>)
- B.加速Fe<sup>3+</sup>和SCN的反应速度
- C.增加颜色深度
- D.将低价态铁离子(Fe<sup>2+</sup>)氧化为高价态铁离子(Fe<sup>3+</sup>),同时防止硫氰酸铁在光线作用下,发生还原或分解反应而褪色
- A.用分浸型温度计
- B.采用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并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
- C.必须进行校正
- D.若为普通温度计,必须进行校正
- A.10℃~30℃
- B.25℃±2℃
- C.20℃~30℃
- D.20℃±0.5℃
- A.应保存一年
- B.应妥善保存,以备查
- C.待检验报告发出后可销毁
- D.待复合无误后可自行处理
- 29
-
RSD表示()
- A.回收率
- B.标准偏差
- C.误差度
- D.相对标准偏差
- A.磷酸盐缓冲液
- B.氨-氯化铵缓冲液
- C.醋酸盐缓冲液
- D.酒石酸氢钾饱和溶液(pH3.56)
- A.自己消除干扰法
- B.除去所检查杂质成分的供试品溶液作对照溶液的溶剂
- C.加入稀焦糖溶液
- D.加入乙醇使颜色褪去
- A.炽灼破坏或加入其他试剂消除药物呈色性或加入有色溶液调节颜色
- B.用仪器方法消除干扰
- C.在溶液以外消除颜色干扰的方法
- D.采用外国药典方法消除干扰
- A.氧化汞
- B.胶态碘化银
- C.硫化铅
- D.胶态金属银
- A.0.1mol/L
- B.50ml中含10~50μg的Cl<sup>-</sup>
- C.50ml中含50~80μg的Cl<sup>-</sup>
- D.50ml中含0.1~0.5μg的Cl<sup>-</sup>
- A.重金属离子与乙二胺四乙酸盐的配位反应
- B.重金属离子与硫化物发生反应
- C.重金属离子与硫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 D.重金属离子在规定条件下与硫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 A.易氧化物
- B.易脱水有机物
- C.易炭化物
- D.碳水化合物
- A.盐酸麻黄碱
- B.硫酸奎宁
- C.硫酸阿托品
- D.盐酸吗啡
- A.氧化还原反应
- B.偶合反应
- C.银镜反应
- D.沉淀反应
- A.地西泮
- B.硝苯地平
- C.盐酸氯丙嗪注射液
- D.左氧氟沙星
- 40
-
异烟肼中的特殊杂质为()
- A.酸度
- B.乙醇溶液澄清度
- C.游离肼
- D.游离吡啶
- A.硫酸肼
- B.2,4-二硝基苯肼
- C.异烟肼
- D.盐酸羟胺
- A.精密度
- B.准确度
- C.定量限
- D.相对误差
- 43
-
精密度是指()
- A.测得的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 B.测得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 C.表示该法测量的正确性
- D.在各种正常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 A.托烷类生物碱
- B.异喹啉类生物碱
- C.喹啉类生物碱
- D.黄嘌呤类生物碱
- A.非水滴定法
- 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C.提取中和法
- D.反相离子对HPLC
- A.该两药物的碱性
- B.该两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托烷特征
- C.该两药物分子结构中的莨菪酸的酸性
- D.该两药物分子结构中的莨菪酸的苯环可发生硝基取代反应,加醇制氢氧化钾试液,即显深紫色
- A.莨菪碱
- B.其他金鸡纳碱
- C.罂粟酸
- D.马钱子碱
- 48
-
取盐酸麻黄碱约10mg,加水lml溶解后,加硫酸铜试液2滴与20%NaOH溶液lmt,即显蓝紫色,加乙醚1ml振摇后,放置,乙醚层即显紫红色,水层变成蓝色,此盐酸麻黄碱的鉴别试验,其利用的反应是()
- A.双缩脲反应
- B.紫脲酸胺反应
- C.Vitali反应
- D.Thalleioquin反应
- A.198.69mg
- B.19.87mg
- C.397.39mg
- D.39.74mg
- A.氧化反应
- B.沉淀反应
- C.水解反应
- D.Vitali反应
- A.Marquis反应
- B.Cl<sup>-</sup>的反应
- C.Keller-Kiliani的反应
- D.茚三酮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