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0.1%新洁尔灭
- B.10%甲醛
- C.3%石炭酸
- D.1%硝酸银
- A.高压蒸汽灭菌法
- B.紫外线照射法
- C.巴氏消毒法
- D.滤过除菌法
- A.稀释复红→碘液→乙醇→结晶紫
- B.结晶紫→乙醇→碘液→稀释复红
- C.结晶紫→碘液→乙醇→稀释复红
- D.稀释复红→碘液→结晶紫→乙醇
- A.结核杆菌
- B.破伤风梭菌
- C.大肠杆菌
- D.葡萄球菌
- A.蛋白质变性和凝固
- B.损伤细胞膜
- C.灭活酶类
- D.烷化作用
- A.煮沸法
- B.巴氏消毒法
- C.间歇灭菌法
- D.高压蒸汽灭菌法
- A.100-150℃
- B.160-170℃
- C.170-250℃
- D.250-300℃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 B.结核杆菌
- C.炭疽杆菌
- D.肉毒梭菌
- A.抑制牛奶中的杂菌
- B.防止微生物在牛奶中生长和繁殖
- C.杀灭牛奶中的病源微生物
- D.使牛奶中不含活菌
- 20
-
消毒的概念是()。
- A.是指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 B.杀死物体上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孢的细菌或非病源微生物
- C.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
- D.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源微生物.非病源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
- 21
-
单核细胞增高常见于()。
- A.焦虫病
- B.放射线照射
- C.变态反应性疾病
- D.疾病的危重期
- A.1叶
- B.3叶
- C.5叶
- D.6叶
- A.35~40%
- B.40~45%
- C.45~50%
- D.55~60%
- A.4%
- B.8%
- C.16%
- D.24%
- A.肝素
- B.组胺
- C.慢反应物质
- D.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A.嗜酸性粒细胞
- B.嗜碱性粒细胞
- C.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 D.单核细胞
- A.中性粒细胞
- B.单核细胞
- C.T淋巴细胞
- D.B淋巴细胞
- A.数上下,不数左右
- B.数左右,不数上下
- C.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 D.压线细胞不数
- A.10~11×10<sup>9</sup>/L
- B.11~12×10<sup>9</sup>/L
- C.13~14×10<sup>9</sup>/L
- D.14~15×10<sup>9</sup>/L
- A.亚甲篮
- B.沙黄
- C.甲醇
- D.伊红
- A.亚硝基铁氰化钠
- B.硫酸铵
- C.无水碳酸钠
- D.浓硝酸
- A.防腐剂
- B.溶血剂
- C.抗凝剂
- D.促凝剂
- A.量多,细小,分布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色
- B.量多,粗大,圆而均匀,充满胞质,鲜橘红色
- C.量多,细小,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弥散分布于胞质中
- D.量少,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常覆盖核上,篮黑色
- A.中性粒细胞
- B.嗜酸性粒细胞
- C.嗜碱性粒细胞
- D.淋巴细胞
- A.两头薄,中央厚
- B.两头厚,中央薄
- C.血液分布均匀
- D.血膜长度占满载玻片长度
- A.保存时间越久,染色力越差
- B.保存时间越短,染色力越佳
- C.保存时间越久,染色力越佳
- D.染色力与保存时间长短无关
- A.新配制的染液可立即使用
- B.染料渗透性强
- C.对细胞核着色较好
- D.对胞质和中性颗粒着色较好
- A.0.5~1天
- B.1~3天
- C.3~5天
- D.5~7天
- A.骨髓造血机能减弱
- B.骨髓造血机能加强
- C.机体的抗病力降低
- D.机体的抗病力无变化
- A.细胞大小
- B.核像
- C.细胞浆
- D.细胞膜
- A.淡紫红色
- B.蓝色
- C.绿色
- D.红色
- A.乳糖发酵试验
- B.热触酶试验
- C.甘露醇发酵试验
- D.氧化酶试验
- 43
-
检测肉毒毒素常用()。
- A.SPA快速诊断法
- B.动物实验
- C.Northernblot
- D.southernblot
- A.黑色
- B.红色
- C.蓝色
- D.绿色
- A.革兰氏染色
- B.齐尼抗酸染色法,也称齐尼二氏染色法
- C.镀银染色
- D.瑞士染色
- A.1%
- B.0.5%
- C.0.1%
- D.10%
- A.30~300
- B.300~600
- C.600~900
- D.10~100
- A.红色
- B.蓝紫色
- C.绿色
- D.黄色
- 49
-
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 A.酵母菌
- B.霉菌
- C.细菌
- D.酵母菌和霉菌
- A.过滤口中的有菌空气
- B.防止菌液吸入口中
- C.为了好看
- D.防止液体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