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飞机空速突然增大,升力增加,飞机抬升
- B.飞机高度下降,空速增大,超过正常着陆点着陆
- C.飞机空速突然减小,升力减小,飞机将掉至正常下滑线以下
- A.由西向东
- B.由东向西
- C.由北向南答案
- A.云层从低空分散逐渐向高空分散变化,大气压力不断升高
- B.云层从高空汇聚逐渐向低空分散变化,大气压力不断升高
- C.云层从高空分散逐渐向低空分散变化,大气压力不断下降
- A.在卫星图像上的积雨云常是几个雷暴单体的集合
- B.无论可见光还是红外云图,积雨云的色调最白
- C.积雨云的尺度相差不大。一般,初生的较小,成熟的较大
- A.在可见光云图上,卷云呈灰--深灰色
- B.在红外云图上,卷云顶温度很低,呈白色
- C.无论可见光还是红外云图,卷云没有纤维结构
- A.在卫星云图上,中云与天气系统相连,表现为大范围的带状.涡旋状.逗点状
- B.在可见光云图上,中云呈灰白色到白色,色调的差异判定云的厚度
- C.在红外云图上,中云呈深灰色,介于高低云之间的色调
- A.目标反射太阳辐射的大小
- B.目标的温度
- C.目标的高低
- A.目标反射太阳辐射的大小
- B.目标的温度
- C.目标的高低
- A.红外卫星云图
- B.可见光卫星云图
- C.多光谱卫星云图
- A.空速表指示的非理性变化
- B.俯仰角指示快速变化
- C.发动机转速和地速快速变化
- A.本站气压
- B.海平面气压
- C.场面气压
- A.雷暴冷性外流气流的尘卷风(云)
- B.卷积云带来的降雨
- C.雷暴云体下垂的雨幡
- A.大风天气.强降雨天气.寒冷天气
- B.强对流天气.锋面天气.辐射逆温型的低空急流天气
- C.山地气流.昼夜交替天气.春夏之交天气
- A.先遇强逆风,后遇猛烈的下沉气流,随后又是强顺风
- B.先遇强顺风,后遇猛烈的上升气流,随后又是强逆风
- C.先遇强逆风,后遇猛烈的上升气流,随后又是强顺风
- A.飞机空速突然增大,升力增加,飞机上仰并上升到下滑线之上
- B.飞机高度下降,空速减小,未到正常着陆点即提前着陆
- C.飞机空速突然减小,升力减小,飞机将掉至正常下滑线以下
- A.仅在雷暴中出现
- B.在气压和温度急剧下降的地方出现
- C.在大气中任何高度上存在风向或风速变化的地方
- A.逆温层附近或靠近雷暴时
- B.当风速大于65千米/小时时
- C.有高气压时
- A.5~6米/秒
- B.6~10米/秒
- C.10~12米/秒
- A.300米
- B.600米
- C.800米
- A.靠近背风坡飞行
- B.靠近迎风坡飞行
- C.飞出山口马上转弯
- 21
-
气象上的风向是指()。
- A.风的去向
- B.风的来向
- C.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 A.在山的背风面顺风飞行
- B.在山的背风面逆风飞行
- C.在山的迎风面逆风飞行
- A.气压式高度表读数高于实际高度
- B.空速表误差增大
- C.地速减小
- A.烟雾的能见度定义为不足1km
- B.薄雾的能见度为1km~3km
- C.霾的能见度为3km~5km
- A.山体本身的障碍影响,使气流被阻滞不前
- B.一般山顶和峡谷风口的风速增大
- C.一般山底和峡谷风口的风速增大
- A.山谷中间
- B.山的迎风坡
- C.山的背风坡
- 27
-
最小能见度是指()。
- A.能看到最近的物体距离
- B.能见度因方向而异时,其中最小的能见距离
- C.能见度因方向而异时,垂直和水平能见度最小的距离
- A.能见度极好
- B.能见度较差
- C.有阵性降水
- A.白炽灯发出色温为30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10%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 B.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 C.白炽灯发出色温为25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气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过的路径长度
- A.及时有力地修正飞行姿态的偏差,尽快脱离积冰区
- B.调整飞机马力,严格保持飞行高度和速度,尽快脱离积冰区
- C.柔和操纵飞机,保持飞行高度和平飞姿态,尽快脱离积冰区
- A.用望远镜目测
- B.使用大气透射仪
- C.使用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
- A.翼型失真(变型)
- B.导致摩擦阻力减少
- C.压差阻力都增大
- A.使进气速度场分布不均匀和使气流发生局部分离,引起压气机叶片的振动
- B.冰屑脱离,进人压气机,而造成压气机的机械损伤
- C.结冰堵塞进气道,使得进入压气机的气流明显减少,导致发动机富油停车
- 34
-
积冰强度可分为()
- A.霜.雾凇和冰
- B.轻度.中度和重度
- C.微弱.弱.中度和强
- A.飞机积冰一般发生在-1~-15℃的温度范围内
- B.在-2~10℃温度范围内遭遇积冰的次数最多
- C.强烈的积冰主要发生在-4~-8℃的温度范围内
- A.冬季在3000米以下各高度上飞行时,积冰几乎占56%
- B.冬季在3000米以上各高度上飞行时,积冰几乎占56%
- C.在6000米以上高度上飞行时,积冰占56%
- A.大小不等的水滴
- B.雪花和冰晶
- C.过冷水滴
- A.槽状冰.楔形冰和混合冰
- B.凸状冰.凹状冰和混合冰
- C.圆形冰.方形冰和混合冰
- A.雾凇和毛冰
- B.明冰和毛冰
- C.毛冰和霜
- A.高云由于高度高.温度低,大多由冰晶构成,不容易形成飞机积冰
- B.中云温度低于0°C,云层较厚,水滴含量大,积冰最严重
- C.低云云高低于2000米,温度高,不含过冷水滴,所以一般不出现飞机积冰
- A.积云阶段
- B.成熟阶段
- C.消散阶段
- A.冰.雾凇.霜
- B.明冰.毛冰.白冰
- C.坚冰.松冰.霜冰
- A.雷击和冰雹袭击
- B.风切变和湍流
- C.数据链中断
- A.10m/s
- B.20m/s
- C.30m/s
- A.积云阶段.成熟阶段.消散阶段
- B.积云阶段.成风阶段.雷雨阶段
- C.温升阶段.降雨阶段.消散阶段
- 46
-
雷暴处于发展阶段时()。
- A.地面气压持续下降
- B.地面气压持续上升
- C.地面气压保持不变
- 47
-
形成雷暴的基本条件是()
- A.充足的水汽和上升运动
- B.充足的水汽.不稳定的大气和上升运动
- C.浓积云,充足的水汽和锋区
- A.静止锋
- B.交错锋
- C.融合锋
- A.降水区域
- B.气压梯度
- C.槽线位置
- A.冷锋以10~25英里每小时速度移动
- B.暖锋以20~35英里每小时速度移动
- C.暖锋产生差的能见度和下雨,冷锋产生突发的阵风,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