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沿3轴移动,绕3轴转动
- B.沿3轴转动,绕3轴移动
- C.要么移动要么转动
- A.对流层顶层,平流层底层
- B.平流层中层
- C.平流层上层
- A.左
- B.右
- C.下
- A.气流平稳
- B.气温变化不大
- C.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 A.1个角速率陀螺
- B.3个角速率陀螺
- C.4个角速率陀螺
- A.最大滚转角
- B.最大俯仰角
- C.最小转弯角
- A.向下带斜坡的地形
- B.向上带斜坡的地形
- C.常规跑道
- A.大桨叶高转速
- B.小桨叶低转速
- C.小桨叶高转速
- A.主要由空速决定
- B.与空气速度平方和空气密度成反比
- C.与空气速度平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
- A.超过预定高度10-20米时,开始改平飞
- B.超过预定高度20-30米时,开始改平飞
- C.超过预定高度50米时,开始平飞
- A.拉杆稍早些
- B.拉杆稍晚些
- C.不用拉杆
- A.电调承受电压是5V
- B.电调最低输出电压是5V
- C.电调能从较细的红线与黑线向外输出5V的电压
- A.+模式操纵性好
- B.“X”模式操纵性好
- C.操纵性一样
- A.GPS模式
- B.姿态模式
- C.手动模式
- A.改善机载任务设备视野
- B.为了美观
- C.模仿有人机
- A.后行桨叶相对气流速度大于前行桨叶相对气流速度
- B.前行桨叶相对气流速度大于后行桨叶相对气流速度
- C.前行桨叶相对气流速度等于于后行桨叶相对气流速度
- A.无限制
- B.接近
- C.远离
- 18
-
飞机的压力中心是()
- A.重力的中心点
- B.机身的中心
- C.升力的着力点
- A.2T机油
- B.4T机油
- C.都行
- A.一般不发生变化
- B.可由层流变为紊流
- C.可由层流变为素流
- A.电调所能承受的稳定工作电流是15A
- B.电调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是15A
- C.电调所需要的最低电流是15A
- 22
-
飞行高度应当根据计算()
- A.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标准海平面
- B.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假定海平面
- C.假定大气压条件下标准海平面
- A.10A电调
- B.20A电调
- C.40A电调
- A.国土规划
- B.航拍,电影取景
- C.海洋监测
- A.防撞灯
- B.告警灯
- C.跑道灯
- A.无刷电机效率较高
- B.无刷电机价格贵
- C.有刷电机易损坏
- A.两叶桨的效率高
- B.四叶桨效率高
- C.桨叶越多效率越高
- 28
-
四轴飞行器改变航向时()
- A.相邻的2个桨加速,另2个桨减速
- B.相对的2个桨加速,另2个桨减速
- C.同时加速或者减速
- A.气压变化
- B.摩擦力变化
- C.乱流强度的变化
- A.不平衡充电器
- B.承载电流高的充电器
- C.平衡充电器
- A.3508适合带动更大的螺旋桨
- B.2820适合带动更大的螺旋桨
- C.型号与螺旋桨配备并无直接关系
- A.俯视顺时针旋转
- B.俯视逆时针旋转
- C.两者都可
- A.空速管
- B.测速仪
- C.惯导
-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④⑤
- A.3.85V
- B.4.2V
- C.3.7V
- A.锂聚合物电池
- B.锂离子电池
- C.镍镉电池
- A.向右转
- B.向左转
- C.向下转
- 38
-
飞机的爬升角是指()
- A.飞机上升轨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 B.飞机机头中心与水平面的角度
- C.飞机机翼与机身的夹角
- A.空气速度
- B.空气气压
- C.空气比重
- A.起降阶段
- B.飞行阶段
- C.爬升或俯冲阶段
- A.空气温度
- B.空气密度
- C.空气速度
- A.水平尾翼产生
- B.垂直尾翼产生
- C.襟翼产生
- A.GPS信号减弱
- B.操控不当
- C.天气状况不佳
- A.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推拉杆及舵量
- B.平飞,爬升飞行状态变换时,推杆拉杆方向不正,干扰其他通道
- C.调整飞行姿态时要防止飞机迎角过大
- A.启动系
- B.调速系
- C.点火系
- A.电机的最大承受电流量
- B.外加1V电压对应的每分钟空载转速
- C.每V电压每秒电机的转速
- A.纵轴左侧的螺旋桨加速,纵轴右侧的螺旋桨减速
- B.纵轴右侧的螺旋桨加速,纵轴左侧的螺旋桨减速
- C.左侧相对的螺旋桨加速,另外的减速
- A.大螺旋桨用低KV电机
- B.小螺旋桨要用低KV电机
- C.大螺旋桨用高KV电机
- A.多功能电调
- B.有刷电调
- C.无刷电调
- A.横滚角相同
- B.横滚角不同
- C.旋翼转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