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扣除取得费用后,若抵债资产价值等于或低于贷款本金时,等额冲减贷款本金,差额部分一律核销。
- B.扣除取得费用后,若抵债资产价值大于贷款本金,但低于或等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时,应先冲减贷款本金,再冲减表内应收利息
- C.扣除取得费用后,若抵债资产价值大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但低于或等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外应收利息之和时,暂只以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的价值入账
- D.扣除取得费用后,若抵债资产价值大于贷款本金与表内外应收利息之和时,暂只以贷款本金与表内应收利息之和的价值入账
- A.总行为系统内各级通汇行分别开设对应的系统内往来账户,以核算系统内往来资金
- B.总行与各通汇行之间只在月末使用“系统内往来对账”交易进行对账,以保证上下系统内往来账户内容相一致
- C.系统内资金实行“分级请调,统一划拨”的原则
- D.系统内资金的归还由各级行向总行实划资金归还
- A.贷款发放金额差错冲正
- B.贷款收回差错冲正
- C.贷款收息差错冲正
- D.贷款计息差错冲正
- A.贷款展期仅许对利率代码、浮动幅度、展期期限等要素进行调整
- B.贷款展期必须在贷款到期后才能办理
- C.每次展期期限不能超过借款合同确定的原贷款期限
- D.借款人申请保证(抵押、质押)贷款展期的,须提供保证人(抵押人、质押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
- A.短期贷款
- B.中期贷款
- C.担保贷款
- D.长期贷款
- 19
-
明细核算包括( )。
- A.分户账
- B.登记簿
- C.日计表
- D.余额表
- A.填制凭证日期、凭证编号和会计分录
- B.收、付款人的户名、账号和开户银行
- C.货币符号及大小写金额
- D.银行及有关人员的印章、经济业务摘要及附件张数
- 21
-
工资支付单不属于( )。
- A.记账凭证
- B.自制原始凭证
- C.外来原始凭证
- D.累计原始凭证
- A.本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
- B.供货单位开具的发票
- C.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和火车票
- D.银行收付款通知单
- A.会计凭证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 B.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 C.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 D.尚未取得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可以先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账
- A.购进发货票
- B.销售发货票
- C.限额领料单
- D.发出材料汇总表
- A.累计原始凭证
- B.汇总原始凭证
- C.一次原始凭证
- D.专用原始凭证
- A.原始凭证名称
- B.接受原始凭证的单位名称
- C.经济业务的性质
- D.凭证附件
- A.10
- B.20
- C.30
- D.50
- A.借方43 800元
- B.借方27 000元
- C.贷方43 800元
- D.贷方27 000元
- A.100
- B.120
- C.115
- D.125
- 30
-
会计分录必须具备( )。
- A.摘要、凭证号、金额
- B.会计科目名称、记账符号、金额
- C.借方、贷方、金额
- D.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金额
- A.每个账户的基本性质
- B.企业习惯的记法
- C.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的规则
- D.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的规则
- A.交通工具
- B.其他固定资产
- C.机器设备
- D.房屋及构筑物
- A.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 B.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 C.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 D.其他固定资产
- A.2
- B.3
- C.4
- D.5
- A.1000
- B.1500
- C.2000
- D.2500
- A.闲置未提足折旧的房屋
- B.融资租入的设备
- C.临时出租的设备
- D.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
- A.20%
- B.30%
- C.15%
- D.25%
- A.10
- B.12
- C.15
- D.20
- A.80%
- B.90%
- C.100%
- D.120%
- A.1
- B.2
- C.3
- D.4
- A.3
- B.4
- C.5
- D.6
- A.固定资产
- B.业务管理费
- C.其他营业支出
- D.营业外支出
- A.固定资产
- B.业务管理费
- C.固定资产清理
- D.营业外支出
- A.固定资产
- B.固定资产清理
- C.业务管理费
- D.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