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管理活动论
- B.决策有用论
- C.受托责任论
- D.信息系统论
- A.货币资金
- B.储备资金
- C.固定资金
- D.成品资金
- E.结算资金
- A.主营业务收入
- B.其他业务收入
- C.主营业务成本
- D.营业外收入
- E.营业外支出
- A.必须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
- B.每项业务必须在起码两个账户中予以等额记录
- C.必须按经济业务影响会计等式的四种类型记录
- D.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
- E.必需在有关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中平行登记
- A.职工培训费
- B.职工工资
- C.职工福利
- D.辞退福利
- A.接待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只以规定的最高限额为计税依据,在签订时贴花一次
- B.对借款方以财产作抵押,从贷款方取得一定数量抵押贷款的合同,应按借款合同贴花
- C.凡是一项信贷业务既签订借款合同,可一次或分次填开借据的,应分别按借款合同和借据计税贴花
- D.对银行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合同,应按借款合同计税贴花
- A.房产证
- B.卫生许可证
- C.营业执照
- D.土地使用证
- 26
-
内部控制的原则()。
- A.适用性或适应性
- B.全面性
- C.重要性
- D.制衡性及成本效益原则
- A.行政管理费
- B.国防费
- C.卫生事业费
- D.社会保障费
- E.利息支出
- A.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
- B.确认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 C.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
- D.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 A.原始凭证
- B.记账凭证
- C.专用凭证
- D.汇总凭证
- A.出租
- B.出借
- C.使用
- D.查看
- A.其他应收款
- B.其他应付款
- C.营业外收入
- D.管理费用
- A.所得税
- B.财产税
- C.凭证税
- D.行为税
- A.1~5倍
- B.3~5倍
- C.1~3倍
- D.5~10倍。
- A.行政拘留
- B.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 C.罚款
- D.吊销从业资格证书
- A.增加财政收入
- B.减少财政支出
- C.增加税收
- D.降低税率
- A.独立性原则
- B.统一性原则
- C.相互牵制原则
- D.适应性原则
- A.定率税率
- B.限额税率
- C.比例税率
- D.定额税率
- A.0
- B.280
- C.200
- D.80
- A.交通
- B.教育
- C.文化
- D.科学
- 40
-
“管理费用”属于()。
- A.资产类科目
- B.成本类科目
- C.负债类科目
- D.损益类科目
- A.依据相同
- B.方向相同
- C.金额相等
- D.账簿相同
- A.实收实付
- B.实付应收
- C.应收应付
- D.实收应付
- A.法律咨询合同
- B.技术培训合同
- C.技术中介合同
- D.技术转让合同
- 44
-
中期公债是指()。
- A.3~5年的公债
- B.2年以上、5年以下的公债
- C.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公债
- D.以上都不对
- A.转帐凭证
- B.原始凭证
- C.收款凭证
- D.付款凭证
- A.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 B.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1+税率)
- C.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 D.销售额=不含税销售额÷(1-税率)
- A.20元
- B.21元
- C.38元
- D.39元
- A.成本
- B.资产
- C.损益
- D.所有者权益
- A.第六十三条
- B.第六十四条
- C.第六十五条
- D.第六十六条
- A.个体工商户
- B.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
- C.有限责任公司
- D.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