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A.利用免税政策
- B.递延纳税
- C.利用分劈技术
- D.利用转让定价筹划法
- A.比较分析法要求比较的双方必须具有可比性
- B.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比率分析法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 C.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必须注意顺序替代的连环性
- D.无论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得出的分析结论是比较全面的
- A.指标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
- B.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 C.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
- D.运用例外原则
- A.销售单价
- B.销售数量
- C.资本成本
- D.所得税税率
- A.应收账款
- B.存货
- C.应付账款
- D.预付账款
- A.金融工具
- B.金融机构
- C.交易价格
- D.组织方式
- A.普通复利终值系数与普通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 B.偿债基金系数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互为倒数
- C.年资本回收额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 D.普通年金终值系数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 A.增加现金
- B.减少存货
- C.促进销售
- D.减少借款
- A.不变资金
- B.变动资金
- C.半固定资金
- D.半变动资金
- A.财务预测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 B.财务预算是财务控制的具体化
- C.财务考核是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
- D.财务控制的方法有前馈控制和过程控制两种
- A.股利支付率降低
- B.销售增长率提高
- C.利润留存率提高
- D.销售净利率增大
- A.价格风险
- B.变现风险
- C.破产风险
- D.违约风险
- A.经营能力
- B.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
- C.财务状况
- D.还款能力
- A.最佳订货次数为12次
- B.最佳订货周期为30天
- C.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1500元
- D.最低相关总成本600元
- A.按企业取得贷款的用途
- B.按企业取得贷款的期限
- C.按机构对贷款有无担保要求
- D.按提供贷款的机构
- A.14.6%
- B.14.8%
- C.15.2%
- D.15.8%
- A.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 B.会计报表的比较
- C.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 D.财务比率的比较
- A.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两种
- B.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
- C.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两种
- D.股权筹资、债务筹资和混合筹资三种
- A.按是否借助于金融机构为媒介来获取社会资金
- B.按资金的来源范围不同
- C.按企业所取得资金的权益特性不同
- D.按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不同
- A.剩余股利政策
- B.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 A.-9000
- B.-13500
- C.-15000
- D.-10000
- A.16.18%
- B.20%
- C.14%
- D.18.37%
- A.5.6410
- B.7.1051
- C.6.7156
- D.无法计算
- A.销售结算方式的筹划是指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采取有利于本企业的结算方式,以推迟纳税时间,获得纳税期的递延
- B.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时,一般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
- C.在采用销售折扣方式销售时,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可以以销售额扣除折扣额后的余额作为计税金额,减少企业的销项税额
- D.对于购买方购买货物时配送、赠送的货物,实物款额不仅不能从货物销售额中减除,而且还需要按“赠送他人”计征增值税
- A.德尔菲法
- B.营销员判断法
- C.专家小组法
- D.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
- A.影响现有股东的权益
- B.不利于企业降低激励成本
- C.可能遭遇来自股票市场的风险
- D.可能带来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 A.滚动预算法
- B.零基预算法
- C.增量预算法
- D.定期预算法
- A.30000
- B.29000
- C.32000
- D.31000
- A.适宜于独立投资方案的比较决策
- B.净现值法适用性强
- C.净现值法能灵活地考虑投资风险
- D.净现值法简便易行
- A.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债券价值下降
- B.长期债券的价值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小于短期债券
- C.债券期限越短,债券票面利率对债券价值的影响越小
- D.债券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不同时,债券面值与债券价值存在差异
- A.滚动预算法
- B.弹性预算法
- C.零基预算法
- D.定期预算法
- A.发行股票
- B.利用商业信用
- C.吸收直接投资
- D.向金融机构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