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营业成本
- B.材料采购
- C.制造费用
- D.生产成本
- A.兑换差
- B.交易差
- C.核算差
- D.调整差
- A.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 B.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 C.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 D.劳务收入
- A.货物装船
- B.支付运费
- C.办理海关手续
- D.提供单据
- A.支票
- B.汇票
- C.银行本票
- D.信用证
- A.商品买价
- B.运输费
- C.入库后仓储费
- D.装卸费
- A.FOB
- B.CIF
- C.FCA
- D.CFR
- A.营业税
- B.增值税
- C.进口关税
- D.印花税
-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B.综合收益产生的现金流量
-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D.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A.进口商品成本
- B.销售费用
- C.管理费用
- D.冲减主营业务收入
- A.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文件
- B.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文件
- C.某一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的文件
- D.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 A.流动性大小
- B.金额大小
- C.项目内容重要性
- D.项目内容发生时间先后
- A.外商售价、进口税金、进口运费、保险费及入库前的国内费用所组成
- B.外商售价、进口运费、保险费、佣金及入库前的国内费用所组成
- C.外商售价、进口税金、进口运费、保险费、佣金、入库前的国内费用等组成
- D.外商售价、进口税金、进口运费、保险费所组成
- A.送货制
- B.提货制
- C.发货制
- D.代理制
- A.出口、内销或加工后出口或内销而取得国产商品使用权的行为
- B.出口、内销或加工后出口或内销而取得国产商品加工权的行为
- C.出口、内销或加工后出口或内销而取得国产商品贸易权的行为
- D.出口、内销或加工后出口或内销而取得国产商品所有权的行为
- A.月度和季度
- B.月度和半年度
- C.月度和中期
- D.年度和中期
- 22
-
我国实行的增值税是()。
- A.对我国生产环节的一切货物实行差额征税,道道课征、价外计征、道道抵扣的税种
- B.对我国流通环节的一切货物实行差额征税,道道课征、价外计征、道道抵扣的税种
- C.对我国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一切货物实行差额征税,道道课征、价外计征、道道抵扣的税种
- D.对我国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的一切货物实行普遍征税,道道课征、价外计征、道道抵扣的税种
- 23
-
编制动态报表主要依据()
- A.账户的期初余额
- B.账户的期末余额
- C.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D.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
- 24
-
会计制度是()。
- A.在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程序的总称
- B.在会计程序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程序的总称
- C.在会计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程序的总称
- D.在会计方法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程序的总称
- A.编表人员
- B.会计主管人员
- C.单位负责人
- D.财政部门
- A.3000
- B.3050
- C.3510
- D.3560
- A.账户式结构
- B.报告式结构
- C.多步式结构
- D.单步式结构
- A.全部资产
- B.全部负债
- C.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
- D.净资产
- A.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 B.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
- C.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 D.劳务收入
- A.外币
- B.人民币
- C.美元
- D.欧元
- 31
-
编制动态报表主要依据()
- A.账户的期初余额
- B.账户的期末余额
- C.账户的本期发生额
- D.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
- A.固定资产
- B.长期股权投资
- C.应收票据
- D.预付账款
- A.本期实现的净利润
- B.本期发生的净亏损
- C.尚未分配的利润
- D.尚未弥补的亏损
- A.账户的期初余额
- B.账户的期末余额
- C.账户的借方发生额
- D.账户的贷方发生额
- A.24500
- B.2450
- C.25000
- D.2500
- A.资本公积
- B.长期待摊费用
- C.财务费用
- D.汇兑损益
- A.投资收益
- B.主营业务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
- D.营业外支出
- A.购买固定资产款项未付
- B.以银行存款购买材料
- C.以无形资产对外单位投资
- D.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账款
- A.利润表
- B.资产负债表
- C.现金流量表
- D.报表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