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开敞明槽
- B.隧洞泄水
- C.管道泄水
- D.渠道
- 正确
- 错误
- A.渡槽
- B.跌水
- C.涵洞
- D.倒虹吸管
- 23
-
海漫的构造要求为()
- A.光滑性
- B.不透水性
- C.透水性
- D.柔性
- 24
-
拱坝坝身泄水的方式有()
- A.自由跌流式
- B.鼻坎挑流式
- C.滑雪道式
- D.底流消能式
- 25
-
隧洞进水口的形式有()
- A.塔式
- B.竖井式
- C.岸塔式
- D.涵洞式
- A.管涌
- B.流土
- C.接触冲刷
- D.塑流
- A.规模
- B.作用
- C.效益
- D.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 28
-
隧洞出口的消能方式有()
- A.挑流消能
- B.面流消能
- C.底流消能
- D.洞内消能
- 29
-
闸孔设计的影响因素有()
- A.闸底板高程
- B.闸孔型式
- C.铺盖
- D.护坦
- 30
-
粘性土的填筑标准是。()
- A.最优含水率
- B.孔隙率
- C.相对密度
- D.设计干重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 31
-
岸边溢洪道的型式有()
- A.竖井式溢洪道
- B.正槽式溢洪道
- C.侧槽式溢洪道
- D.虹吸式溢洪道
- A.反滤层是由2—3层不同粒径的无粘性土料组成,它的作用是滤土
- B.反滤层各层材料的粒径沿渗流方向由大到小布置
- C.相邻两层间,较小层的颗粒不应穿过粒径较大层的孔隙
- D.各层内的颗粒不能发生移动。
- A.0.35---0.45
- B.0.15---0.25
- C.0.25---0.50
- D.0.50---0.75
- A.褥垫排水
- B.贴坡排水
- C.棱体排水
- D.综合式排水
- A.棱体排水不能降低坝体的浸润线
- B.棱体排水深入坝体有利于下游坡的稳定
- C.棱体排水的顶宽1—2米,可以做交通用
- D.棱体排水石料用量少,所以造价低
- A.管涌
- B.流土
- C.管涌或流土
- D.不确定
- A.折线
- B.直线
- C.曲线
- D.复合
- A.大于
- B.等于
- C.小于
- D.无法确定
- A.喷锚衬砌
- B.预应力衬砌
- C.平整衬砌D单层衬砌
- A.圆形
- B.圆拱直墙形
- C.马蹄形
- D.卵形
- A.正常高水位
- B.设计洪水位
- C.校核洪水位
- D.死水位
- A.陡坡
- B.缓坡
- C.平坡
- D.临界坡
- A.进口
- B.洞身
- C.中部
- D.出口
- A.抬高闸底高程
- B.消力池加深
- C.闸孔扩宽
- D.以上均可以
- 45
-
下面闸墩正确说法是。()
- A.闸泄洪时,闸墩上游部分的顶面高程应不低设计(或校核)洪水位加相应的安全超 高
- B.闸泄洪时,闸墩上游的顶面高程应不低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加波浪高加相应的安全 超高
- C.墩在门槽处的厚度不宜大于0.5m
- D.作闸门与检修闸门之间可不予留净距
- A.闸门位置移向高水位一侧
- B.当增加闸室结构尺寸
- C.加闸室底板的齿墙深度
- D.变铺盖长度或排水设施布置,以增加稳定性
- A.面要求光滑,以利于泄流
- B.有一定的透水性,降低扬压力
- C.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下游河床可能的冲刷变形
- D.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以利于消能
- A.直方向的粘土截水墙,混凝土防渗墙,板桩
- B.体防渗墙
- C.水棱体
- D.水设备
- A.使相邻结构性的重量不要相差太大
- B.重量轻的结构先施工,地基先行预压
- C.使地基反力分布趋于均匀,闸室结构布置对称
- D.工加固地基
- 50
-
双向挡水的水闸是。()
- A.节制闸和进水闸
- B.分洪闸和挡潮闸
- C.排水闸和挡潮闸
- D.拦河闸和排水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