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9
-
喷灌灌水均匀度高。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渠道水利用系数
- B.渠系水利用系数
- C.田间水利用系数
- D.灌溉水利用系数
- A.最小水深
- B.设计水深
- C.加大水深
- D.渠道高度
- A.设计流量
- B.毛流量
- C.加大流量
- D.最小流量
- A.续灌时渠道的流量集中
- B.续灌时同时工作的渠道长度短
- C.续灌时渠道的流量小
- D.续灌建筑物工程量比较大
- A.1/1000—1/2000
- B.1/1000—1/5000
- C.1/2000—1/4000
- D.1/2000—1/5000
- A.选择一个代表年组
- B.对设计代表年组中的每一年进行引用水量平衡分析计算
- C.选择设计代表年组中实际引水流量最大的年份作为设计代表年,并以该年最大引水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 D.设计代表年的最小灌溉流量作为进水闸设计流量
- A.引起渠道淤积
- B.控制面积变大
- C.过水断面面积小
- D.工程量大
- 28
-
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
- A.按照灌溉流量分级时,灌溉流量为4m3/s的渠道为4级渠道
- B.按照灌溉流量分级时,灌溉流量为15m3/s的渠道为4级渠道
- C.按照灌溉流量分级时,灌溉流量为25m3/s的渠道为3级渠道
- D.按照灌溉流量分级时,灌溉流量为55m3/s的渠道为3级渠道
- 29
-
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
- A.斗渠的间距要与农渠的长度相适应
- B.农渠是最末一级固定渠道
- C.斗渠的一般长度为1000-3000m
- D.农渠的一般长度为1000-2000m
- A.排水沟道
- B.退(泄)水渠道
- C.建筑物
- D.渠首工程
- A.平行
- B.斜交
- C.垂直
- D.任意
- A.20°~30°
- B.30°~40°
- C.30°~45°
- D.45°~60°
- A.土地平整要确保当年增产的关键是保留表土
- B.平整后的土地地面坡度需满足灌水要求,不得有倒坡的情况出现
- C.土地平整要求设计总的平整土方量达到最小
- D.土地平整应使得同一平整地块内平均土方量运距最大
- A.膜状水
- B.毛管水
- C.重力水
- D.吸湿水
- A.0.001~0.005
- B.0.005~0.1
- C.0.1~0.15
- D.0.1~1.5
- A.渠道水利用系数
- B.渠系水利用系数
- C.田间水利用系数
- D.灌溉水利用系数
- A.30-5m
- B.50-100m
- C.100-150m
- D.150-200m
- 38
-
抗旱天数定得越低( )
- A.工程规模大
- B.投资小
- C.水资源利用不充分
- D.作物缺水受旱的可能性越小
- A.渠道水利用系数
- B.渠系水利用系数
- C.田间水利用系数
- D.灌溉水利用系数
- A.地形起伏小、土层厚的旱涝保收农田田面设计高程根据土方挖填量确定
- B.以防涝为主的农田,田面设计高程应高于常年涝水位0.2m
- C.地下水为较高的农田,田面设计高程应高于常年地下水位0.6m
- D.地形起伏大、土层薄的坡地,田面设计高程应因地制宜
- A.灌溉用水量得到保证的年数少
- B.水资源利用程度高
- C.可发展的灌溉面积大
- D.灌区作物因缺水造成的损失小
- A.不大于1.5m/s
- B.不小于1.5m/s
- C.不大于2.5m/s
- D.不小于2.5m/s
- A.400—800m
- B.500—800m
- C.300—500m
- D.200—300m
- A.2.5
- B.5
- C.7.5
- D.10
- A.渠道净流量
- B.渠道毛流量
- C.渠道田间净流量
- D.渠道损失流量
- A.减小
- B.增加
- C.不变化
- D.不相关
- A.平行或斜交
- B.沿地面最大坡度方向
- C.垂直
- D.任意
- A.设计流量
- B.毛流量
- C.加大流量
- D.最小流量
- A.上游
- B.下游
- C.居中
- D.无要求
- 50
-
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
- A.山丘区灌区干渠一般布置在灌区中部
- B.山区区灌区干渠可以沿着等高线布置
- C.丘陵区灌区干渠可以垂直等高线布置
- D.丘陵 区灌区干渠可以灌溉两侧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