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属于部门职责,应当受理,调查核实情况
- B.将处理结果答复
- C.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不予处理
- D.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 A.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场所和设备设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
- B.有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 C.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 A.是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 B.其生长条件与大部分致病菌类似
- C.直接入口食品接触表面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可能受到了致病菌的污染
- D.通常被称为指示菌
- A.出菜前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腐败变质或感官异常的,不得供应
- B.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进行消毒
- C.用于菜肴装饰的物品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 D.烹饪后至食用前超过2小时的食品,应在60℃以上或10℃以下存放
- A.加热煮熟
- B.盐渍
- C.糖渍
- D.低温冷藏
- A.当事人申请解除查封、扣押决定;
- B.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与违法行为无关;
- C.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处理决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 D.查封、扣押期限已经届满;
- A.胭脂红
- B.柠檬黄
- C.苋菜红
- D.红曲米
- A.有毒物品
- B.有害物品
- C.食品添加剂
- D.餐饮具
- A.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
- B.查验供货者的身份证
- C.查验供货者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 D.查验供货者的培训证
- A.营养
- B.温度
- C.时间
- D.酸度
- A.预防为主
- B.风险管理
- C.全程控制
- D.社会共治
- A.有毒物品
- B.有害物品
- C.食品添加剂
- D.餐饮具
- A.易于清洁消毒,耐受反复清洗
- B.有助于防止害虫的侵入
- C.设施的数量应能够满足本单位最大的供应量
- D.避免食品废弃物和残渣的积聚
- A.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 B.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
- C.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 D.临时进入专间的设备维修、监督检查等人员不必穿戴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
- 15
-
索证中应注意:()
- A.许可证的范围应包括采购的食品
- B.检验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与产品的名称、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等应一致
- C.送货单、检疫合格证明上的品种、数量应与供应的食品相符
- D.检验合格证必须由权威的检测机构出具
- A.在集体用膳单位常呈爆发起病,发病者与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显关系;
- B.潜伏期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肉毒中毒则以眼肌、咽肌瘫痪为主;
- C.病程较短,多数在2-3日内自愈;
- D.多发生于夏秋季;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 A.食品生产许可和食品质量认证
- B.生产及运输设备、生产运输存储环境、食品安全监测和食品膳食营养结构指标
- C.价格、交货提前期和完成订单的履行率
- D.供应商的资金实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 A.生、熟食品容器采用不同的标记
- B.生、熟食品容器采用不同的材质
- C.生、熟食品容器采用不同的形状
- D.直接标注生、熟的字样
- A.易于清洁消毒,耐受反复清洗
- B.有助于防止害虫的侵入
- C.设施的数量应能够满足本单位最大的供应量
- D.避免食品废弃物和残渣的积聚
- A.金属
- B.病毒
- C.碎骨
- D.农药
- A.20
- B.30
- C.60
- D.90
-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致病微生物
-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 A.冷冻冷却冷藏
- B.冷藏冷却冷藏
- C.冷藏冷冻冷藏
- A.20
- B.30
- C.60
- D.90
- A.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 B.食品安全管理员
- C.厨师长
- D.餐饮部经理
- A.60℃
- B.80℃
- C.70℃
- A.20克
- B.50克
- C.75克
- D.100克
- A.一
- B.二
- C.三
- D.五
- A.食品安全委员会
- B.卫生行政部门
-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药品
- B.食品添加剂
- C.香料
- D.增白剂
- A.1个月
- B.3个月
- C.6个月
- D.9个月
- A.非食品经营
- B.商场或超市
- C.其他扩散性污染物
- A.切卤制好的牛肉
- B.切生牛肉
- C.炖牛肉
- D.洗牛肉
- A.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 B.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 C.食品标签的制作方法
- D.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 A.煮沸、蒸汽消毒
- B.红外线消毒
- C.化学消毒
- D.紫外线消毒
- A.3
- B.5
- C.10
- D.20
- A.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 C.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A.急速冷冻、急速解冻
- B.急速冷冻、缓慢解冻
- C.缓慢冷冻、急速解冻
- D.缓慢冷冻、缓慢解冻
- A.1小时
- B.2小时
- C.4小时
- D.24小时
- A.粗加工场所
- B.切配场所
- C.专间
- D.餐用具洗涤场所
- A.食品加工操作时
- B.工间休息时
- C.虫害出现时
- A.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允许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 B.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应当在标签上予以标明
- C.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在特定情况下允许含有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 D.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食品生产者认为应当召回的,应当立即召回
- A.当次
- B.当餐
- C.当日
- A.许可证
- B.营业执照
- C.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 D.税务登记证
- A.离地面2米左右
- B.离地操作台2米
- C.悬挂在墙壁里
- A.离地面2米左右
- B.离地操作台2米
- C.悬挂在墙壁里
- A.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 B.先缴纳罚款、罚金
- C.必须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
- D.由违法者、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三方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