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加工生熟食品的工用具、容器等能从材质、形状、颜色、标识等方面分开
- B.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具、工用具、容器使用前消毒
- C.加工熟食前,加工人员需洗手、消毒
- D.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专用(专间或专用场所)
- A.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中冷藏
- B.裱浆和经清洗消毒的新鲜水果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
- C.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
- D.蛋白裱花、奶油裱花、人造奶油裱花等蛋糕储藏温度不超过20℃
- A.采取措施使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
- B.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 D.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 A.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 B.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 C.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 D.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 A.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最好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
- B.接触直接人口食品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 C.不能穿戴工作服走出食品加工场所
- D.工作服应做到定期更换
- A.易于清洁消毒,耐受反复清洗
- B.有助于防止害虫的侵入
- C.设施的数量应能够满足本单位最大的供应量
- D.避免食品废弃物和残渣的积聚
- A.加工非直接入口食品后,再加工冷菜
- B.加工非直接入口食品后,再进行备餐
- C.在加工场所进食、饮水或吸烟
- D.以上都不是
- A.判刑
- B.行政拘留
- C.罚款
- D.吊销许可证
- A.防止食物受到细菌污染
- B.有严格并落实的清洗消毒制度
- C.烹调食品应烧熟煮透
- D.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 A.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 B.掺杂
- C.掺假
- D.伪造
- A.留样食品名称
- B.留样量和留样时间
- C.留样人员
- D.审核人员
- A.蛋糕胚应在专用冰箱中冷藏
- B.裱浆和经清洗消毒的新鲜水果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
- C.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
- D.蛋白裱花、奶油裱花、人造奶油裱花等蛋糕储藏温度不超过20℃
- A.经营者名称
- B.社会信用代码
- C.日常监督管理人员
- D.签发人
- A.胭脂红
- B.柠檬黄
- C.苋菜红
- D.红曲米
- A.硼砂
- B.罂粟壳
- C.酸性橙(金黄粉)
- D.甲醇
- A.品名、批号、保质期
- B.入库日期、入库数量
- C.出库日期
- D.结存数量
- A.加工过程中凉菜接触到食品原料或半成品
- B.用处理过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刀、砧板、操作台等来处理凉菜
- C.用装过生食品的盛器来盛装凉菜
- D.加工操作人员接触凉菜前,双手未经清洗消毒
- A.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 B.掺杂
- C.掺假
- D.伪造
- A.餐具
- B.饮具
- C.熟食品容器
- D.水果
- A.有专人负责保管
- B.放置在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
- C.标记“有毒”字样
- D.应做好进货、领取和使用记录
- A.虚假、夸大或者绝对化的词语;
- B.明示或者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的词语;
- C.庸俗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
- D.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
- A.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 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C.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A.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 B.煮沸、蒸汽消毒保持85℃,5分钟以上
- C.使用消毒柜的红外线消毒时一般温度控制在120℃以上,保持15~20分钟
- D.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在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 A.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
- B.查验供货者的身份证
- C.查验供货者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 D.查验供货者的培训证
- A.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
- B.活动性肺结核
- C.渗出性皮肤病
- D.化脓性皮肤病
- A.出菜前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腐败变质或感官异常的,不得供应
- B.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进行消毒
- C.用于菜肴装饰的物品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 D.烹饪后至食用前超过2小时的食品,应在60℃以上或10℃以下存放
- A.是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 B.其生长条件与大部分致病菌类似
- C.直接入口食品接触表面检出大肠菌群表明可能受到了致病菌的污染
- D.通常被称为指示菌
- A.防止食物受到细菌污染
- B.控制细菌生长繁殖
- C.杀灭病原菌
- D.控制加工量
- A.配料表
- B.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 C.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
- D.食用方法
- A.凉菜间、裱花间、备餐专间
- B.凉菜间、烹调间
- C.凉菜间、裱花间
- A.空气消毒和操作台的清洗
- B.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
- C.空气和操作台的清洗消毒
- A.70度
- B.65度
- C.60度
- D.55度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 D.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 A.蛋白质未分解
- B.长纤维未软化
- C.皂素等未破坏
- A.乡镇或街道办事处
- B.社区(村)
-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D.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A.300m2
- B.400m2
- C.500m2
- D.2000m2
- A.中心温度
- B.表面温度
- C.加热温度
- D.沸点
- A.罂粟壳
- B.黑胡椒
- C.桔子罐头
- D.中式腊肠
- A.戴戒指
- B.戴口罩
- C.穿戴洁净的工作服帽
- A.3个月
- B.12个月
- C.18个月
- D.6个月,没有保质期的不少于24个月
- A.冷食类(凉菜)制作、备餐、餐饮具保洁
- B.冷食类(凉菜)制作、热食类制作、饮品制作
- C.冷食类(凉菜)制作、糕点制作、生食类(刺身)制作
- D.冷食类(凉菜)制作、生食类(刺身)制作、裱花糕点制作、食品分装
- 42
-
清洁操作区指:()
- A.冷菜间、裱花间
- B.备餐间
- C.两者都是
- A.五年内
- B.十年内
- C.二十年内
- D.终身
- A.伪造、涂改、出借
- B.伪造、涂改
- C.伪造
- A.食品加工人员不良的卫生习惯
- B.生熟案板分开
- C.食品加工人员携带病菌
- D.食品容器、工用具污染
- A.农副产品种植、养殖
- B.食品采购、运输
- C.粗加工、切配
- A.由低清洁操作区流向高清洁操作区
- B.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
- C.无所谓流向
- D.由低清洁操作区流向高清洁操作区,然后再流向低清洁操作区
- A.任何方式均可以
- B.离地2米悬挂
- C.离桌2米悬挂
- A.操作前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佩戴口罩
- B.操作时应清洗、消毒手部,佩戴口罩
- C.操作后应清洗、消毒手部,操作时佩戴口罩
- A.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 C.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A.不锈钢
- B.木制品
- C.竹制品
- A.配料表
- B.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 C.食品添加剂通用名称
- D.食用方法
- A.0℃~15℃
- B.10℃~60℃
- C.-15℃~0℃
- D.60℃~100℃
- A.卫生
- B.工商
- C.质检
- D.食品药品监督
- A.非食品经营
- B.商场或超市
- C.其他扩散性污染物
- A.12小时
- B.24小时
- C.30小时
- D.40小时
- A.处一千元以上四万元以下罚款
- B.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 C.处三千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罚款
- D.处四千元以上七万元以下罚款
- A.周围环境不得有有害气体
- B.距离垃圾堆等场所的直线距离20米以上
- C.与化肥销售点距离30米以上
- D.环境不需要整洁
- A.学籍管理制度
- B.固定培训机构
- C.培训档案
- A.应为独立隔间
- B.应设有专用工具清洗消毒设施和空气消毒设施
- C.温度要求应达到26℃以上
- A.可以继续销售
- B.不得继续销售
- C.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行决定
- 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B.卫生局
- C.工商行政管理局
- A.食品经营许可证
- B.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 C.食品经营许可证正本
- D.食品经营许可证副本
- A.由低清洁操作区流向高清洁操作区
- B.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
- C.无所谓流向
- D.由低清洁操作区流向高清洁操作区,然后再流向低清洁操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