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6
-
禁止采购的食品包括()。
- A.发芽土豆
- B.红潮期的海产品
- C.酸败的食用油
- D.鲜黄花菜
- A.剧毒
- B.高毒
- C.中等毒农药
- D.高残留
- 28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最好用白色或浅色布料制作
- B.接触直接人口食品人员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
- C.不能穿戴工作服走出食品加工场所
- D.工作服应做到定期更换
- A.营养
- B.温度
- C.时间
- D.酸度
- A.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在加工、贮存中受到各种病原菌污染
- B.控制温度,即控制好食品的加热温度和熟食品的贮存温度;控制时间,即控制好熟食的存放时间,尽量当餐食用
- C.严格清洗与消毒,即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包括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 D.控制加工量,即食品的加工量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防止超过加工场所的承受能力加工
- 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
- C.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 D.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 A.经济功能
- B.文化功能
- C.社会功能
- D.政治功能
- 33
-
常见的食物中毒包括:()
- A.细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 B.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 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 D.化学性食物中毒
- A.生、熟食品容器采用不同的标记
- B.生、熟食品容器采用不同的材质
- C.生、熟食品容器采用不同的形状
- D.直接标注生、熟的字样
- A.食品生产
- B.初级食品农产品
- C.食品流通
- D.餐饮服务
- A.食品在再加热前应确认未变质
- B.应按食品烹调的温度进行再加热
- C.冷冻熟食品一般应彻底解冻后再进行加热
- D.食品再加热不要超过一次
- A.氯化钙
- B.明矾
- C.吊白块
- D.石膏
- 38
-
食品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A.无毒无害
- B.符合应当有的营养
- C.具有相应的色、香、味
- D.价格经济合理
- A.经营者名称
- B.社会信用代码
- C.日常监督管理人员
- D.签发人
- 40
-
感官检验主要包括()
- A.视觉检验
- B.嗅觉检验
- C.触觉检验
- D.味觉检验
- A.有专人负责保管
- B.放置在固定的场所(或橱柜),并上锁
- C.标记“有毒”字样
- D.应做好进货、领取和使用记录
- 42
-
常见的食物中毒包括:()
- A.细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 B.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 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 D.化学性食物中毒
- A.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原辅材料出厂检验合格证
- B.检查原料的外观及感官质量,不采购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 C.按规定索取并留存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证明和购物凭证
- D.按规定记录采购食品的相关信息
- A.品名、批号、保质期
- B.入库日期、入库数量
- C.出库日期
- D.结存数量
- A.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
- B.应做到定期更换
- C.准备清洗的工作服应放置在远离食品加工处理的区域
- D.每名从业人员至少应有四套工作服
- A.厨房工作人员可以
- B.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
- C.非操作人员经洗手消毒后
- A.到下次监督检查时
- B.3个月
- C.6个月
- D.2年
- A.一千元以下
- B.二千元以下
- C.五千元以下
- D.一万元以下
- A.左进右出
- B.先进先出
- C.随意取用
- D.就近取用
- A.容易感染上旋毛虫病或引起食物中毒
- B.易引起过敏
- C.不宜被人体消化
- D.味道不好
- A.任何组织或个人
- B.只有食品生产经营者
- C.仅消费者
- D.只有食品企业从业人员
- A.三年以下
- B.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 C.七年以上
- D.十年以上
- A.合格证
- B.健康证
- C.出院证
- D.许可证
- A.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 B.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 C.五倍以上
- D.十倍以上
- A.2009年6月1日
- B.2015年10月1日
- C.2016年3月1日
- D.2016年10月1日
- A.一
- B.二
- C.三
- D.五
- A.70度
- B.65度
- C.60度
- D.55度
- A.食品热藏和冷冻
- B.食品冷冻和冷藏
- C.食品热藏和冷藏
- A.食品安全委员会
- B.卫生行政部门
-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使它们的营业价值更高
- B.使它们口感更好
- C.给人体发育带来异常
- D.进货日期
- A.“有毒、有害、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材料”
- B.“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 C.“超过保质期限及其它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 D.以上皆是
- A.二年
- B.三年
- C.四年
- D.五年
- A.10
- B.20
- C.30
- D.60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 C.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 D.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 A.三
- B.五
- C.七
- D.十
- A.农副产品种植、养殖
- B.食品采购、运输
- C.粗加工、切配
- A.自愿性
- B.强制性
- C.科学性
- D.民主性
- A.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 B.工商行政部门
- C.卫生行政部门
- D.海关
- A.食品安全法
- B.广告法
- C.药品管理法
- D.产品质量法
- A.道德谴责
- B.民事责任
- C.刑事责任
- A.维生素A
- B.皂甙
- C.龙葵素
- A.豆浆、四季豆
- B.豆腐干、白菜
- C.榨菜、酱菜
- A.履行了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
- B.生产经营微生物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 C.生产经营掺假掺杂的食品
- D.销售临近保质期的产品
- A.食品的名称
- B.食品的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
- C.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表
- D.食品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