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21
-
消防工作方针是“()”。
- 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B.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 C.防治为主,消防并举
- D.防治第一,防消结合
- A.长
- B.较长
- C.短
- D.不一定
- A.清洁
- B.全部更换
- C.过滤
- D.部分更换
- A.卡死和阻塞
- B.灰尘多
- C.响声大
- D.运动灵活
- 25
-
镰刀菌的菌落特征是()。
- A.絮状、绒状或粉状,扩展型
- B.絮状、绒状或粉状,局限型
- C.粘稠状,扩展型
- D.粘稠状,扩展型
- A.粮食在储藏期间,粮堆温度上升的现象称为粮食发热
- B.粮食发热过程中霉菌、细菌和放线菌都参与,但以霉菌为主
- C.粮食发热是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初发、升温和高温三个生物氧化阶段,以及最后可能发生的纯氧化自燃阶段
- D.粮食水分达到或高于RH70%的平衡水分时,微生物呼吸强度显著增高,放出热量,如在粮堆内积聚,粮食发热现象便会在粮堆发热区(点)开始出现
- A.昆虫纲
- B.弹尾纲
- C.蛛形纲
- D.倍足纲
- A.0-500ml/m3
- B.0-600ml/m3
- C.0-800ml/m3
- D.0–1000ml/m3
- A.仓房的四角和中央各设置一个气体取样点
- B.粮堆的上、中、下、粮面、仓底各设置一个气体取样点
- C.仓房空间、通风道内以及粮堆上、中、下各设置一个气体取样点
- D.粮堆四面和表面各设置一个气体取样点
- A.淀粉
- B.蛋白质
- C.水分
- D.维生素
- A.无变质
- B.无杂质
- C.无水分
- D.无毒害
- A.水分
- B.脂肪
- C.色素
- D.蛋白质
- A.变化
- B.湿度
- C.氧浓度
- D.温差
- A.粮食
- B.稻谷
- C.小麦
- D.大豆
- A.测试温度
- B.测试湿度
- C.测试风速
- D.详细记录
- A.机械降温
- B.自然降温
- C.机械制冷
- D.自然冷源
- A.在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上升3.5℃/天
- B.在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上升5℃/3天
- C.在气温上升季节,粮温上升12℃/5天
- D.进入冬季,粮温上升2℃/5天
- A.试车合格
- B.领导批准
- C.厂家鉴定
- D.目测合格
- A.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操作人员与毒气的接触,保证环境卫生和职工健康。
- B.降低药剂用量,节省人力,降低费用。
- C.不便于进行补药。
- D.便于对仓外杀虫气体的监控。
- A.风量
- B.风速
- C.时间
- D.时机
- A.仓内地坪面积
- B.仓外地坪面积
- C.仓房占地面积
- D.仓库建筑面积
- A.受气候限制
- B.连续干燥
- C.产量大
- D.风温较高
- A.芝麻
- B.葵花籽
- C.花生
- D.茶籽
- A.宽椭圆
- B.长椭圆
- C.圆球
- D.扁圆
- A.外加电压与电机额定电压是否一致
- B.外加电压与电机额定电流是否一致
- C.外加电流与电机额定电压是否一致
- D.外加电压与电机额定电阻是否一致
- A.每天
- B.每周
- C.每15天
- D.每20天
- A.采光
- B.通风
- C.密闭
- D.防虫
- 48
-
消防工作方针是“()”。
- A.预防第一,消防结合
-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 C.防治为主,消防结合
- D.防治为主,防消结合
- A.蜡光纸
- B.表面皿
- C.旧报纸
- D.称量瓶
- A.紧密
- B.完整
- C.饱满
- D.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