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粮油保管员题库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5

液压翻板在卸车时,汽车就位后,先(),挡住汽车后轮。

  • A.打开车厢
  • B.起升挡轮机构
  • C.起升汽车
  • D.打开车厢后挡板
7

在老式仓房平瓦屋面漏雨整修时,出现由()引起的漏雨,需更换新瓦。

  • A.破瓦或砂眼瓦
  • B.瓦片落榫
  • C.瓦片滑动
  • D.瓦片脱开
9

为提高称量速度,加减砝码时应当遵守“()”的规则。

  • A.从小到大、折半加入
  • B.从大到小,依次加入
  • C.从大到小、折半加入
  • D.从小到大,依次加入
11

下列对粮食早期霉变阶段主要症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轻度变色、变味
  • B.粮食的脂肪酸值和酸度增加
  • C.田间微生物和储藏微生物都增加
  • D.如果热量积聚,则会出现粮食发热
13

对新购或维修后的机械设备,必须经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 A.个人认定
  • B.领导批准
  • C.厂家鉴定
  • D.试车合格
15

防止自动分级最积极的办法是()。

  • A.降低粮食水分
  • B.预先清理粮食
  • C.均衡粮温
  • D.防止发热
17

对新购或维修后的机械设备,必须经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 A.个人批准
  • B.试车合格
  • C.厂家鉴定
  • D.目测合格
20

参加熏蒸人员在()过程中,都必须佩戴具有良好防毒性能、型号合适的防毒面具,穿工作服,戴手套。

  • A.日常操作
  • B.熏蒸工作开始前
  • C.完成熏蒸工作后
  • D.分药投药放气和处理残渣等
21

不可以利用自然缺氧方法来进行储藏的粮种是()。

  • A.种子粮
  • B.新收获的小麦
  • C.加工的大米
  • D.降氧能力高的粮种
22

()做法与低温干燥工艺相矛盾的。

  • A.分批干燥
  • B.快速干燥
  • C.循环干燥
  • D.通风加热
24

在秋冬交替季节,储粮容易形成结顶现象,原因是()。

  • A.湿热扩散
  • B.空气对流
  • C.水分再分配
  • D.粮堆温差
26

下列对发热霉变粮堆通风降湿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机械通风时机通常选择秋、冬季
  • B.通常采用排出式通风
  • C.对杂质聚集部位或通风死角可插入探管或适当降低粮面高度,避免通风出现“短路”
  • D.通风过程中勤检查,勤翻倒粮面,避免粮面或仓壁出现结露
28

密封储藏塑料薄膜外结露原因是:(),薄膜外空气达到露点时,将在薄膜外产生结露。

  • A.薄膜外湿度低,薄膜内湿度低
  • B.薄膜外湿度低,薄膜内湿度高
  • C.薄膜内温度高,薄膜外温度低
  • D.薄膜内温度低,薄膜外温度高
30

在平房仓中,由于()造成屋顶积水而引起漏雨,需在檩条上加垫板取平。

  • A.檩条下垂
  • B.挂瓦条下沉或檩条下垂
  • C.挂瓦条下沉
  • D.檩条断裂
34

定期对油罐管线进行除锈是日常维护的工作内容之一,本部门常用的除锈方法有()等。

  • A.酸洗法、喷射法
  • B.酸洗法、手工法
  • C.手工法、机械法
  • D.喷射法、机械法
39

道德对人们行为所干涉的范围()。

  • A.与法律不一样
  • B.要比法律狭窄
  • C.与法律不可比
  • D.要比法律广泛
42

小麦储存的品质控制指标有色泽、气味、粘度、面筋吸水量、()。

  • A.品尝评分值
  • B.回归评分值
  • C.过氧化值
  • D.降落值
45

下列对粮食霉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粮食霉变是否发生及发展快慢,主要决定于粮食上微生物的种类
  • B.微生物在高于RH65~70%等有利的环境中,便开始代谢活动,粮食也开始霉变
  • C.作为发生“粮食霉变事故”的起始标志是生霉阶段
  • D.粮食霉变过程是分为三个阶段的依据是粮堆温度
47

磷化氢气体报警仪的测量范围为:()。

  • A.0-20l/m3
  • B.0-20ml/m3
  • C.0-20ml/l
  • D.0–20m3/l
48

下列对粮食生霉阶段主要症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粮食的胚部和破损处,生长出肉眼可见的霉菌菌落,俗称“点翠”
  • B.微生物区系以霉腐微生物为主而且数量骤增
  • C.在霉粮区,湿热逐步积累,但粮温平稳
  • D.出现较为明显的霉粒、霉味及严重的色变
50

以下关于移液管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液管是用来粗略吸取试液的容量器具
  • B.移液管在使用前必须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
  • C.移液管使用时,在液体自然流完后需用洗耳球吹去最后一滴液滴。
  • D.移液管每次使用时,尽可能用其末端收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