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受检单位名称、地址
- B.粮(油)堆放形式
- C.环境条件
- D.代表数量
- A.13.5%、13.3%,均值13.4%
- B.13.52%、13.28%,均值13.4%
- C.13.52%、13.28%,均值13.40%
- D.13.5%、13.3%,均值13.40%
- A.将错误的数字用橡皮檫轻轻檫掉,改填正确的数字
- B.用涂改液涂改比用橡皮檫效果更好
- C.将原始记录撕掉重抄,既正确有美观
- D.将错误的数字划掉,在近旁改填正确的数字,并加盖更改人的条章或签名
- A.原始记录应用钢笔或中性笔填写
- B.为方便起见,可将观察值先记在白纸上,再转抄到专用记录表(簿)上
- C.观察值直接填写在记录表(簿)上
- D.原始记录不能用铅笔填写
- A.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 B.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 C.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
- D.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
- A.根据检验报告预期的结果处理原始记录
- B.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原始资料的记载
- C.原始记录要保证其能再现
- D.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可信
- 11
-
准确度的大小由()决定。
- A.系统误差
- B.随机误差
- C.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D.运算误差
- A.真实性
- B.等同性
- C.重复性
- D.再现性
- A.25
- B.26
- C.25.4
- D.25.5
- A.标准偏差
- B.变异系数
- C.误差
- D.平均偏差
- A.1.4
- B.1.44
- C.1.45
- D.1.445
- A.有效数字不仅反映数值的大小,而且反映测量的准确性
- B.有效数字就是计量仪器能测量到的数字
- C.有效数字全部是准确值
- D.有效数字包含全部准确值及一位可疑值
- A.【H+】=0.0050mol/L
- B.PH=12.30
- C.20.36
- D.3600
- A.白色
- B.无色
- C.淡红色
- D.淡蓝色
- 19
-
容量瓶的校正可分为()。
- A.称量法和密度法
- B.容量法和比较法
- C.容量法和称量法
- D.绝对校正法和相对校正法
- A.对照试验
- B.校准仪器
- C.空白试验
- D.多次测定取平均
-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 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 D.硝酸银标准溶液
- A.0.1
- B.0.3
- C.0.5
- D.0.7
-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 A.电表指针摇摆不定
- B.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变化过大
-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 D.空白溶液调不到透光率100%
- A.物理特性
- B.生理特性
- C.物化特性
- D.生化特性
-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
- 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 C.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 D.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 A.12%
- B.13%
- C.14%
- D.15%
- A.改善食品品质
- B.改善食品色、香、味
- C.食品安全和提高营养
- D.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 A.代表性
- B.平均
- C.实验
- D.分析
- A.申请周期检定
- B.安装时申请检定
- C.自行定期检定,需及时上报检定结果
- D.在测定结果出现偏差时,申请检定
- A.30g该物质加入100mL溶剂中。
- B.30g该物质加入溶剂中并稀释到100mL。
- C.30mL该物质加入溶剂中并稀释到100g。
- D.30g该物质加入溶剂中并稀释到1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