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空载电流
- B.短路损耗
- C.直流电阻
- D.电压比
- E.铁芯损耗
- F.激磁回路参数。
- A.绝缘线表而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
- B.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
- C.绝缘线的绝缘层挤包紧密
- D.绝缘层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 E.绝缘线的绝缘层厚度达5mm以上。
- A.线夹的舌板与拉线应紧密接触,受力后不应滑动
- B.线夹的凸肚应在主线侧,安装时不应使线股损伤
- C.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的松股,其断头应用镀锌铁丝扎牢
- D.线夹尾线应露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采取有效方法扎牢或压牢
- E.同组拉线使用两个线夹时,其线夹尾端的方向应不统一。
- A.当紧线段在6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1档
- B.当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1档,但不宜选择在有耐张杆的地方
- C.当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1档,但不宜选择在有耐张杆的地方
- D.当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1档
- E.也可选择大跨越的特殊档距进行弧垂观测。
- A.瓷套与抱箍之间应加垫层
- B.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相间距离:l~lOkV时不小于500mm;lkV以下时不小于150mm
- C.引线短而直,连接紧密,采用绝缘线时,其截面应符合规程规定
- D.与电气部分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
- E.接地线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 A.变压器室位于车间内
- B.变压器室位于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
- C.变压器室附近有粮、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
- D.变压器室位于建筑物外
- E.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 A.在电杆可能遭到机动车辆碰撞处需设置护桩
- B.护桩设置要求:1)护桩离电杆O.5m处设置;2)护桩长2m,埋深1m
- C.护桩露出地面部分应涂以0.1m宽的红、白相间的油漆圈
- D.护桩可用水泥、砖块、石料砌成
- E.也可采用水泥杆套筒设置。
- A.对绝缘子进行定期测试
- B.及时更换合格的绝缘子
- C.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
- D.一般每5年就要进行一次绝缘子测试工作
- E.一般每1~2年就要进行一次绝缘子测试工作。
- A.变压器台架水平倾斜不大于台架根开的2%
- B.一、二次引线排列整齐、绑扎牢固
- C.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 D.接地可靠,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
- E.套管、螺栓等部件齐全;呼吸孔道通畅。
- A.一、二次绕组的相对极性
- B.当一次绕组的某一段的瞬时电位为正时,二次绕组也必然同时有一个电位为正的对应端
- C.一、二次绕组的绝对极性
- D.通常用“※”和“+”作标记
- E.这两个对应端就叫做同极性点或者称为同名端。
- A.0.5m
- B.1.0m
- C.1.5m
- D.2.0m
- A.200~300mm
- B.300~400mm
- C.400~500mm
- D.500~700mm。
- 33
-
如图中的杆型为何()。
- A.高压配电线路分支杆杆型
- B.高压配电线路直线杆
- C.高压配电线路转角杆
- D.高压配电线路直线耐张杆杆型。
- A.8×Φ10㎜
- B.10×Φ10㎜
- C.12×Φ12㎜
- D.16×Φ12㎜。
- A.P=3UIcosΦ;
- B.P=PU+PV+PW;
- C.P=UIcosΦ;
- D.P=UIcosΦ。
- A.±10
- B.±20
- C.±30
- D.±40。
- A.3
- B.4
- C.5
- D.6。
- A.万用表
- B.兆欧表
- C.单臂电桥
- D.双臂电桥。
- A.I=u/XC
- B.I=UωC
- C.I=u/ωC
- D.I=U/ωC
- A.4/100
- B.3/1000
- C.2/1000
- D.1/1000。
- A.6~7倍
- B.7~8倍
- C.8~9倍
- D.10~11倍。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A.两个正弦交流电同相
- B.第一个正弦交流电超前第二个
- C.两个正弦交流电反相
- D.第二个正弦交流电超前第一个。
- A.先下风相、后上风相
- B.先中间相、后两边相
- C.先上风相、后下风相
- D.先中间相、继下风相、后上风相。
- A.避雷线
- B.避雷针
- C.避雷器
- D.火花间隙。
- A.不相等
- B.380V
- C.190V
- D.220V
- A.15
- B.23
- C.27
- D.30。
- A.220V
- B.500V
- C.1000V
- D.2500V。
- A.1/3
- B.1/2
- C.1
- D.2。
- A.预防为主
- B.质量第一
- C.效益第一
- D.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