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跨省运输出口的国产卷烟、雪茄烟、烟叶、复烤烟叶、卷烟纸的;
- B.跨省间运输进口的烟草专卖品、国产机械、烟用丝束、滤嘴棒、卷烟纸;
- C.跨省罚没走私烟草专卖品;
- D.国家局分配和调拨的烟草专卖品
- A.手工制造
- B.改换包装
- C.置换烟支
- D.机器制造
- A.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应告知某甲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B.举行听证的费用由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与某甲合理分担
- C.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 D.某甲既可以自己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他人代理参加听证
- A.一
- B.二
- C.三
- D.五
- A.7000支|分钟
- B.8000支|分钟
- C.12000支|分钟
- D.16000支|分钟
- A.接待
- B.初审
- C.调查处理
- D.听证
- A.打叶复烤车间
- B.制丝车间
- C.卷包车间
- D.动力车间
- A.紧急公文
- B.呈情性公文
- C.常规公文
- D.报批性公文
- A.卷烟储存输送系统
- B.虑棒储存输送装置
- C.虑棒成型机
- D.卷烟机
- 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烟草专卖品准运证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证明文书。
- B.烟草专卖品准运证是区分合法与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依据。
- C.烟草专卖品准运证是加强烟草专卖管理的关键环节。
- D.烟草专卖品准运证是对烟草专卖品生产环节实行专卖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 A.国家烟草专卖局
- B.中国烟草总公司
- C.省(市)烟草公司
- D.市烟草公司
- A.严禁不出示证件执法或单人执法
- B.严禁打人骂人和侮辱,危急情况下可暂扣阻碍执行公务人员的人员
- C.严禁配备警械执法检查
- D.严禁酒后执法或驾驶机动车辆
- A.检查零售户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使用情况
- B.检查零售户的卷烟经营情况。
- C.向卷烟消费者宣传《烟草专卖法》
- D.向零售户介绍新品牌卷烟
- A.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 B.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 C.地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 D.县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 A.新设分立
- B.存续分立
- C.新设合并
- D.吸收合并
- A.企业类型为国有企业。
- B.合法持有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
- C.主要从事卷烟、雪茄烟批发业务,从事烟叶、复烤烟叶、烟丝、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经营业务。
- D.在零售许可证规定的地域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 A.《烟草专卖法》确定了烟草行业的法律地位,把烟草专卖制度用国家行政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 B.《烟草专卖法》确定了专卖管理机关的法律地位和执法权限,提高了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
- C.《烟草专卖法》是强化烟草专卖管理的有力武器
- D.《烟草专卖法》是烟草企业从事生产和业务活动的法律保障
- A.张某一次销售15条卷烟
- B.赵某一次销售50条卷烟
- C.王某一次销售39条卷烟
- D.李某一次销售49条卷烟
- A.《举报记录表》
- B.《责令改正通知书》
- C.《询问笔录》
- D.《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歇业申请表》
- A.局域网和因特网
- B.城市网和因特网
- C.广域网和因特网
- D.局域网和广域网
- A.六个月
- B.一年
- C.两年
- D.三年
- A.烟草制品
- B.烟草商品
- C.烟草专卖品
- D.卷烟制品
- A.打叶复烤车间
- B.制丝车间
- C.卷包车间
- D.动力车间
- 24
-
情报的最主要属性是()。
- A.传递性
- B.知识性
- C.效用性
- D.广泛性
- 25
-
识别卷烟零售户的业态,是通过采集某一市场区域内卷烟零售户的,进行的分析,根据《烟草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确定的划分依据和主要特征,将每一个卷烟零售户的经营形态确定到具体的烟草零售业态种类之中的一种。()
- A.基础信息关键要素认识活动
- B.销售数据微观因素认识活动
- C.基础信息宏观概念客观活动
- D.销售信息关键要素识别过程
- A.运输烟草专卖品的品种、数量
- B.运输烟草专卖品的来源、去向
- C.有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
- D.有无烟草专卖品零售许可证
- A.外观的仿真迷惑性
- B.地域性和相对集中性
- C.品种多样性
- D.A、B、C
- A.许可证
- B.执照
- C.资格证
- D.当场处罚决定书
- A.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
- B.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 C.个人携带烟草专卖品证;
- D.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
- A.《烟草产品鉴别检验管理办法》和《卷烟产品鉴别检验规程》
- B.卷烟产品对照样品或相关技术资料
- C.现行有效《卷烟》系列国家标准、卷烟生产企业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
- D.以上答案均正确
- A.购销合同的复印件
- B.购销双方的协议
- C.调出方省局的批件
- D.鉴章的购销合同原件
- A.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 B.工商行政主管部门
- C.人民法院
- D.海关
- A.烟叶准运证
- B.卷烟准运证
- C.拍卖类准运证
- D.烟机、烟用物资准运证。
- A.形式审查
- B.书面申请
- C.形式审查与书面审查相结合
- D.实地核查
- A.省级局业务主管部门调剂的卷烟运输
- B.进口卷烟的跨省运输
- C.出口退货的卷烟运输
- D.依法没收的走私卷烟运输
- A.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的复杂性
- B.记录方式和载体形式的多样性
- C.记录方式的多样性
- D.载体形式的多样性
- A.在作出行政罚前1至3日,应书面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其及享有的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 B.对于事先告知的内容,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辩,也可以口头申辩。
- C.行政机关不履行事先知义务而作出行政处罚的,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应当判决撤销并责令行政机关重新做出行政处罚。
- D.当事人对事实告知中认定的事实没有异议,只对拟处罚决定有异议的,行政机关可以不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 A.30日内
- B.15内
- C.7日内
- A.个人跨地(市)携带卷烟的最高限量为每人每次1万支,1万支以内的,可以不办理携带证。
- B.个人跨地(市)携带卷烟超过每人每次超过1万支的,应当办理准运证。
- C.携带证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在携带证有效期内如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转借他人使用。
- D.携带证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5天,自签发之起计算。
- A.这些特点属于卷烟零售经营者的关键信息
- B.这些特点能有效区别不同卷烟零售者的经营形态
- C.这些特点是卷烟零售经营者特有的
- D.全面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识别不同的卷烟零售业态
- A.≤10mL/支;11—15mL/支;>15mL/支
- B.≤10mg/支;11—15mg/支;>15mg/支
- C.≤10mg/包;11—15mg/包;>15mg/包
- D.≤10mL/包;11—15mL/包;>15mL/包
- A.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行使检查权,不得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
- B.在检查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违法行为时,必须有相关执法部门的配合
- C.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无权检查当事人通讯记录和资金往来记录
- D.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限制违法分子的人身自由
- A.为人正直
- B.业务熟练
- C.兢兢业业
- D.持证上岗
- A.加强职业道德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总体会减少企业效益
- B.加强职业道德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但与推进技术进步无关
- C.加强职业道德只是一项经营之外的事务,往往会加大企业和员工的负担
- D.加强职业道德会增加投入,但总体上看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 A.可以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进行调查取证;
- B.各级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发现有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案件时必须立案调查;
- C.调查人员询问前应当表明身份;
- D.行政处罚执行必要要告知被处罚人提请法律救济的权利、渠道和时限。
- A.卷烟储存输送系统
- B.滤棒储存输送装置
- C.滤棒成型机
- D.卷烟机
- A.立案、调查取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 B.立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调查取证、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 C.调查取证、立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 D.立案、调查取证、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A.行政组织法
- B.行政许可法
- C.刑事诉讼法
- D.行政诉讼法
- A.不予受理
- B.不受理
- C.予以受理
- D.延迟受理
- A.准予许可
- B.不予许可
- C.受理
- D.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