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行政处罚的事实
- B.行政处罚的理由
- C.行政处罚的依据
- D.依法享有的权利
- A.性别
- B.姓名
- C.职务
- D.工作岗位
- E.年龄
- A.国家明令淘汰、规定不准再使用的
- B.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的
- C.超过安全技术标准规定使用年限的
- D.发生事故的
- E.磨损严重、基础部件已损坏,再进行维修不能达到使用安全要求的
- 16
-
安全标志分()。
- A.禁止标志
- B.警告标志
- C.指令标志
- D.提示标志
- E.允许标志
- A.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公布
- B.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必须公开
- C.实施行政处罚的结果必须公开
- D.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举行听证
- A.强制拍卖
- B.滞纳金
- C.代出义务工
- D.强制扣押
- A.事故和受害人的基本情况
- B.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 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 D.气候、环境情况
- E.防护措施
- A.行政机关
- B.法律授权的组织
- C.法院
- D.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的机关
- A.当事人的违法行为
- B.行政处罚依据
- C.罚款数额、时间和地点
- D.行政机关名称
- A.强度应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静荷载
- B.可采用50mm厚木板架设
- C.采用两层竹笆时,上下竹笆层间距应不小于400mm
- D.应当进行结构计算
- E.强度应能承受8kPa的均布静荷载
- A.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 B.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 C.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 D.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 E.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 A.城建部门消防机关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 D.劳动机关消防机构答案:C
- A.劳动行政部门
-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 C.卫生行政部门
- D.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D.安全第一、防治结合
- A.地方人民政府、劳动部门、工商部门
- B.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C.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部门、公安机关
- D.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护部门
- A.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B.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D.拘役
- A.二万元以下
- B.三万元以下
- C.五万元以下
- D.十万元以下
- A.合格、不合格
- B.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 C.优良、合格、不合格
- D.优良、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 A.用工单位
- B.劳务派遣单位
- C.安全培训机构
-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A.30%
- B.40%
- C.60%
- D.80%
- A.予以停产整顿
- B.予以取缔
- C.予以责令整改
- D.予以通报批评
- A.没收违法所得
- B.对该企业处5万元以下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C.对该企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3万以下罚款
- A.特别重大事故
- B.重大事故
- C.较大事故
- D.一般事故
- A.国务院
- B.省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C.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 A.6个月
- B.12个月
- C.定期
- D.不定期
- A.8
- B.12
- C.36
- D.24
- A.全部
- B.连带
- C.监理
- D.主要
- A.3
- B.6
- C.12
- A.安全生产法
- B.消防法
- C.两者都适用
- A.综合监督管理 综合监督管理
- B.综合领导管理综合监察管理
- C.综合监督管理 综合专项管理
- D.综合重点管理综合监督管理
- 43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 )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
- A.2
- B.3
- C.4
- D.5
- A.国务院公安部门
- B.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 C.省级以上公安部门
- D.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