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进入有关场所进行勘察、采样、监测、拍照、录音、录像、制作笔录
- B.约见、询问有关人员,要求说明相关事项,提供相关材料
-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纠正违法行为
- D.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 A.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的类型、数量及特性等情况
- B.生产工艺、设备及运行情况
- C.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的贮存场所与输移过程
- D.生产变动情况
- A.污染源多
- B.分布广泛
- C.损害方式多样
- D.危害后果严重
- E.危害持久性强且难以消除
- A.生化池污泥浓度
- B.用电量
- C.处理水量
- D.曝气设备电流
- A.《海水水质标准》
- B.《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 C.《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 D.《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 A.核心区
- B.缓冲区
- C.实验区
- D.参观区
- E.游览区
- A.曝气池的溶解氧浓度
- B.处理达标率
- C.鼓风机电流
- D.污泥浓度
- A.检查排气筒高度是否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保部门批复要求的规定
- B.检查采样口是否规范
- C.检查排气口是否有烟气旁路
- D.是否在禁止设置新建排气筒的区域内新建排气筒
- A.检查目的
- B.时间
- C.路线
- D.对象
- A.安全化
- B.减量化
- C.资源化
- D.无害化
- E.高效化
- A.表格型
- B.数字型
- C.数据型
- D.文字型
- E.图表型
- A.登记立案
- B.调查核实
- C.调解处理
- D.结案归档
- A.城市煤气
- B.天然气
- C.液化气
- D.散煤
- A.污染物排放数量、浓度、排放方式
- B.防治设施管理维护情况、运行情况、运行记录
- C.污染物处理量、处理率及处理达标率
- D.防治设施的类型、数量、性能和污染治理工艺
- A.重点污染源防治
- B.区域性污染防治
- C.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
- D.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 A.国家网
- B.省级网
- C.市级网
- D.县级网
- E.村级网
- A.法律手段
- B.经济手段
- C.技术手段
- D.行政手段
- E.宣传教育手段
- A.环评审批、试生产和验收手续是否齐全
- B.排污许可证是否有效
- C.排污费是否足额缴纳
- D.是否曾有被处理处罚记录及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
- A.烟气流量
- B.脱硫效率
- C.增压风机电流
- D.浆液泵电流
-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A.碳化物
- B.硫化物
- C.氟化物
- D.紫外线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A.1万
- B.5万
- C.3万
- D.10万
- A.酸雨和NOx
- B.酸雨和SO<sub>2</sub>
- C.CO<sub>2</sub>和SO<sub>2</sub>
- D.NOx和SO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A.液滴洗涤器
- B.液膜洗涤器
- C.液层洗涤器
- D.旋风除尘器
- A.危险废物
- B.固体废物
- C.污染物
- D.生活遗弃物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A.水污染物监控指标
- B.个别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 C.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 D.所有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 A.2008年1月1日
- B.2008年6月1日
- C.2008年9月1日
- D.2008年12月1日
- A.5
- B.6
- C.4
- D.7
- A.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C.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 D.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
- A.限期治理制度
- B.排污许可制度
- C.浓度控制制度
- D.总量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