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污泥处理量
- B.絮凝剂用量
- C.压滤机运行时间
- D.污泥产生量
- A.森林生态系统
- 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 C.荒漠生态系统
- D.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 E.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 A.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 B.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 C.水、肥、土条件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标准
- D.最终产品经国家食品卫生部门检测合格才准予出售
- A.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
- B.擅自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
- C.未采取相应防范措施,造成工业固体废物扬散、流失、渗漏或者造成其他环境污染的
- D.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的
- A.公安部门
- B.环保部门
- C.建设部门
- D.卫生部门
- 21
-
排污收费具有( )特点。
- A.设立专项基金
- B.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 C.强制性
- D.随意性
- E.不固定性
- A.水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状态
- B.中控系统运行管理情况
- C.采用的处理工艺及曝气时间
- D.检查脱泥机等重点设备的运行状况
- A.行政责任
- B.民事责任
- C.刑事责任
- D.行政处分
- E.刑事制裁
- A.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B.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D.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 A.有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 B.客观上有过失犯罪
- C.主观上有过失犯罪
- D.造成严重后果
- A.水污染因子
- B.气污染因子
- C.固体废物类型
- D.噪声类型
- A.核心区
- B.缓冲区
- C.实验区
- D.参观区
- E.游览区
- A.固体废物的种类
- B.固体废物产生量
- C.固体废物的再利用量
- D.转移处置记录
- A.速度快
- B.范围大
- C.持续时间长
- D.可隔离
- E.可流动
- A.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较好的贯彻
- B.环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 C.基本改变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 D.环境质量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 E.建成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和地区
- A.现场监察记录、调查询问笔录等执法文书
- B.通讯器材
- C.必要的防护服及防护器材
- D.现场采样设备
- A.大气污染源
- B.水污染源
- C.环境噪声污染源
- D.工业污染源
- E.辐射污染源
- F.固体废物污染源
- A.未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
- B.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
-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未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的
- A.浓度
- B.总量
- C.种类
- D.数量
- A.工业生产
- B.建筑施工
- C.交通运输
- D.社会生活
- A.污泥处置
- B.排污口规范化
- C.生物指示池
- D.雨污分流
- 37
-
环境监察人员对环境违法或违规行为调查结束后,符合《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简易程序情形的,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适合一般程序的,应根据工作分工及时将有关文书、证据等按照“( )”的原则移交相关部门。
- A.各负其责
- B.三定方针
- C.共同查处
- D.查处分离
- A.限制生产、停止排污
- B.限制排污、停止排污
- C.停止生产、停止排污
- D.限制生产、限制排污
- A.NaOH
- B.NH<sub>3</sub>
- C.Na<sup>2</sup>CO<sub>3</sub>
- D.石灰
- A.1
- B.3
- C.2
- D.4
- A.晚22点至晨6点之间的期间
- B.晚19点至晨8点之间的期间
- C.晚21点至晨9点之间的期间
- A.种类、数量
- B.种类、规模
- C.种类、浓度
- D.规模、浓度
- A.化学法
- B.过滤
- C.消毒
- D.物理法
- A.没收销毁
- B.禁止上路
- C.封存
- D.召回
- A.1月10,1月20
- B.1月10,1月15
- C.1月5,1月20
- D.1月5,1月15
- A.石油
- B.天然气
- C.电力
- D.煤炭
- A.五万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 B.五万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 C.十万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 D.五万以上六十万元以下
- A.未如实申报污染处理设施情况
- B.污染设施发生紧急重大改变,改变后48小时内提交申报登记
- C.拆除或闲置污染处理设施,未向有关部门申报
- D.污染防治设施需做重大改变未在变更前15天变更申报手续
- A.防味扩散
- B.防降水
- C.防渗漏
- D.防水倒灌
-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
- B.酸雨控制区
- 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 D.烟尘控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