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社会保险
- B.社会福利
- C.社会救济
- D.优抚安置
- A.失业保险金
- B.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职业培训补贴
- C.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
- D.经济补偿金
- A.货币形式全额
- B.货币形式差额
- C.实物形式全额
- D.实物形式差额
- A.一级
- B.三级
- C.六级至九级
- D.十级至十五级
- A.只能由行政机关解决
- B.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C.应先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
- D.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不服的,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 A.劳动保障法律
- B.劳动保障法规
- C.经我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
- D.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
- A.科学化
- B.规范化
- C.现代化
- D.社会化
- A.调查
- B.收集证据
- C.进行检查
- D.当场处罚
-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C.医疗保险制度
- D.失业保险制度
- A.确保各类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 B.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 C.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 D.确保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 A.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 B.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抵缴罚款
- C.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A.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 B.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
- C.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劳动者
- D.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
- A.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 B.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 C.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以罚款
- D.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 A.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 B.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罚款
- C.由劳动行政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
- D.对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A.2
- B.3
- C.4
- D.5
- A.2;15
- B.7;15
- C.7;30
- D.10;15
- A.每季
- B.每半年
- C.每年
- D.每两年
- A.税务机关
- B.财政部门
- C.审计部门
- D.劳动保障部门
- A.每季
- B.每半年
- C.每年
- D.每两年
- A.养老保险
- B.医疗保险
- C.失业保险
- D.工伤保险
- A.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
- C.财政部门
- D.就业服务机构
- A.《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
- B.《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
- C.《审计通知书》
- D.《审计决定书》
- A.月;上月
- B.每季度;本季度
- C.年;全年
- D.周;上周
- A.1‰
- B.1%
- C.2‰
- D.2%
- A.不
- B.向财政部门
- C.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D.邮寄
- A.5
- B.10
- C.15
- D.20
- A.实物
- B.货币
- C.货币或实物
- D.货币和实物
- A.110%
- B.120%
- C.130%
- D.200%
- A.省级
- B.县级
- C.属地
- D.行业
- A.15日
- B.30日
- C.1个月
- D.2个月
- A.2
- B.3
- C.5
- D.7
- A.5
- B.10
- C.15
- D.30
- A.1个月
- B.2个月
- C.30日
- D.3个月
- A.10日
- B.15日
- C.30日
- D.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