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卸车前发现损坏时,除能判明责任者外,责任列装车站装卸单位。
- B.装卸车作业中发生的损坏,责任列装卸单位。
- C.站内外存放的铁路箱发生损坏,除能判明责任者外,责任列存放地单位。
- D.进站的铁路箱在站外发生损坏,责任列托运人、收货人或送箱人。
- A.行包、货物运输涉及保价业务办理、损失理赔的场所
- B.货运仓库
- C.需要进行保价营销宣传的场所
- D.货运营业厅
- A.航空煤油
- B.溶剂油
- C.轻质燃料油
- D.石脑油
- A.三角挡
- B.方木
- C.凹木
- D.挡木
- A.卷钢可立装、卧装或集束立装
- B.卧装时,可使用钢座架(座架须与车体固定)
- C.卷钢使用敞车装运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
- D.装载在座架上的卷钢本身须与车体捆绑加固
- A.货物规格(包括单件重量、重心位置、外形尺寸、支重面长度和宽度等)相近
- B.货物装载层数相同
- C.装载加固方法相同
- D.使用相同车辆装载
- A.爆炸
- B.过度敏感
- C.能自发反应
- D.剧毒
- A.国家标准
- B.行业标准
- C.部颁标准
- D.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
- A.专人
- B.兼职人员
- C.管理人员
- D.主管领导
- A.特殊运输
- B.重点运输
- C.一般运输
- D.保密运输
- A.2
- B.30
- C.6
- D.45
- A.一致
- B.不同
- C.分别编号
- D.单独编号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发站
- B.到站
- C.货运处
- D.卸车站
- A.货车标记载重量
- B.货车容许载重量
- C.货车总重
- D.货物总重
- A.4
- B.6
- C.8
- D.10
- A.装车单位
- B.承运人
- C.收货人
- D.卸车站
- A.不同性质
- B.不同规格
- C.不同运输条件
- D.不同包装
- A.暂行方案
- B.计划方案
- C.比照方案
- D.军运方案
- A.铺垫或整理防湿垫枕,苫盖、撤除、折叠和取送篷布
- B.清扫货车、货位,关闭拧固车门、车窗、盖、阀
- C.整理装车后剩余货物,必要时用篷布苫盖或搬入库台
- D.装载货物的捆绑加固
- A.2
- B.3
- C.4
- D.5
- A.10mm
- B.12mm
- C.20mm
- D.30mm
- A.黑色
- B.蓝色
- C.红色
- D.黄色
- A.普通平车
- B.铁地板平车
- C.木地板平车
- D.长大货物车
- A.300 mm
- B.350 mm
- C.400 mm
- D.500 mm
- A.转向架下架体
- B.转向架上架体
- C.桥梁底部
- D.预应力梁的两侧
- A.56
- B.58
- C.57
- D.55
- A.一致
- B.不同
- C.分别编号
- D.单独编号
- A.发站
- B.到站
- C.卸车单位
- D.装车单位
- A.铁路总公司
- B.铁路局
- C.装车站
- D.卸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