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矿山井下作业
- B.森林伐木作业
- C.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作业
- D.夜间作业
- A.职工张某因工负伤而丧失劳动能力
- B.职工宋某因偷窃自行车一辆而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 C.职工李某因与他人同居而怀孕
- D.职工王某被派往境外逾期未归
- A.劳工代表
- B.雇主代表
- C.劳工组织
- D.政府代表
- A.行使选举权
- B.出任人民法院的证明人
- C.出席劳模大会
- D.当选代表出席工会组织召开的会议
- A.检查权
- B.调查权
- C.处分权
- D.参与用人单位决策权
- A.我国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制度
- B.从事境外就业中介活动备用金不低于100万元
- C.外国驻华机构可以在中国境内从事境外就业中介活动
- D.境外就业中介机构可以协助境外就业人员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维护其合法权益
- A.工商管理部门
- B.劳动行政部门
-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 D.人民法院
- A.在试用期内
- B.用人单位强迫劳动的
- C.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
- D.用人单位未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条件的
- A.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 B.经过培训、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
- C.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 D.劳动合同期满,劳动合同终止的
- A.15日内
- B.30日内
- C.60日内
- D.90日内
- 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平等性
- B.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具有隶属性
-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 D.劳动法律关系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
- A.6个月
- B.12个月
- C.24个月
- D.36个月
- A.工会
- B.职工代表大会
- C.企业管理委员会
- D.股东大会
- A.依法判决予以撤销
- B.予以变更
- C.发回重审
- D.驳回起诉
- A.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B.学历文凭制度
- C.培训证书制度
- D.技能分类制度
- 16
-
养老保险关系属于( )。
- A.劳动关系
- B.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 C.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
- D.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 A.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
- B.普通中等学校教育
- C.军事院校教育
- D.劳动预备制度
- A.4级
- B.5级
- C.8级
- D.10级
- A.1000元
- B.2000元
- C.3000元
- D.5000元
- A.20%
- B.25%
- C.30%
- D.40%
- A.75天
- B.90天
- C.105天
- D.120天
- A.失业保险费
- B.医疗保险费
- C.生育保险费
- D.养老保险费
- A.12小时
- B.24小时
- C.36小时
- D.48小时
- A.轻伤
- B.重伤
- C.死亡
- D.停产
- A.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
- B.需机动作业人员
- C.出租车司机
- D.矿山井下采掘工人
- A.100%
- B.150%
- C.200%
- D.300%
- A.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B.劳动者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 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D.劳动者患职业病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
- A.《劳动立法原则》
- B.《暂行工厂规则》
- C.《劳动法案大纲》
- D.《劳动法典》
- A.《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的公约》和《伯尔尼公约》
- B.《关于女工童工工作时间公约》
- C.《关于禁止童工从事夜间工作公约》
- D.《国际劳动宪章》
- A.劳动关系
- B.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
- C.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
- D.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 A.一家国有商业银行
- B.多家国有商业银行
- C.银行
- D.一家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银行
- A.合理、公平、自愿
- B.合法、公正、平等自愿
- C.合法、公平、平等自愿
- A.当地本行业、本区域
- B.外地本行业、本区域
- C.当地本行业、其他区域
- A.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 B.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 C.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 D.以上ABC三项
- A.行政处分
- B.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 C.行政处罚
- D.骗取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
- A.继续享受
- B.部分享受
- C.停发
- A.解除
- B.终止
- C.撤销
- D.消亡
- A.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 B.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 C.由企业主管部门批评改正
- A.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
- B.3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
- C.15个工作日内可多次电话告知
- A.60
- B.30
- C.20
- A.认定为
- B.不得认定为
- C.视同
- A.正式职工
- B.临时工、农民工
- C.各类企业全部职工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全部雇工以及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
- 43
-
参加工伤保险由( )。
- A.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 B.职工缴费
- C.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
- A.15天
- B.一年
- C.3个月
- D.二年
- A.试用期
- B.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 C.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 A.计时工资总额
- B.计件工资总额
- C.基本工资总额
- D.劳动报酬总额
- A.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B.按照本单位平均工资支付
- C.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 A.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B.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
- C.用人单位
- D.本人
- A.中层管理人员
- B.高级管理人员
- C.高级技术人员
- A.3个月
- B.6个月
- C.12个月
- D.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