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目标物的清晰程度
- B.观测者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清晰度
- C.观测者能看清目标物的距离
- D.观测者能分辨出目标物的最大距离
- 2
-
飞机方位角是:
- A.经线北端顺时针量到无线电方位线的角度
- B.航向线顺时针量到无线电方位线的角度
- C.飞机所在位置的经线北端顺时针量到无线电方位线的角度
- D.电台所在位置的经线北端顺时针量到无线电方位线的角度
- A.地面开始下雨
- B.出现了砧状云顶
- C.云体增长速度达到最大
- D.出现了混乱的低云
- A.着陆阶段
- B.航线飞行阶段
- C.起飞阶段
- D.仪表飞行阶段
- A.2小时
- B.14小时
- C.10小时
- D.22小时
- A.5
- B.10
- C.15
- D.20
- A.在ETA前后至少1小时以内,云高不低于800米,能见度不低于4800米
- B.在ETA前后至少1小时以内,云高不低于900米,能见度不低于5200米
- C.在ETA前后至少1小时以内,云高不低于650米,能见度不低于4800米
- D.在ETA前后至少1小时以内,云高不低于600米,能见度不低于4000米
- A.不能再作出准确判断
- B.可通过飞行速度的变化作出准确判断
- C.可通过飞机姿态的变化作出准确判断
- D.可通过目视机械标识信号作出准确判断
- A.最大起飞重量
- B.最大着陆重量
- C.跑道入口速度
- D.失速速度
- A.St,Sc
- B.Ac,Cu
- C.As,Ns
- D.Cb,Fs
- A.起飞拉升时飞机将失速坠地
- B.起飞拉升时将不能拉起机头而冲出跑道
- C.不能增大发动机功率
- D.以上都对
- A.保证系统的压力在规定的最大值以内.
- B.保证系统的温度在规定的最大值以内.
- C.保证系统的流量在规定的最大值以内.
- D.以上都对.
- A.根据发动机状态和飞行状态调节燃油
- B.对发动机提供一定的保护
- C.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 D.A和B
- A.12
- B.18
- C.24
- D.48
- A.灭火瓶已经过热释放,没有正常释放
- B.灭火瓶已经正常释放,没有过热释放
- C.灭火瓶没有任何释放
- D.灭火瓶已经过热释放和正常释放
- A.Ns,Ac
- B.Sc,TCu
- C.TCu,Cb
- D.Cb,Ns
- A.跑道长度的一半
- B.跑道长度
- C.空中距离的一半
- D.空中距离
- A.地速变化
- B.偏流变化
- C.航线变化
- D.以上都不正确
- A.飞行计划
- B.航行通告
- C.航线手册
- D.签派单
- A.提高液压系统的压力
- B.防止油箱中的液压油溢出
- C.给液压泵进口提供正压,并防止系统气塞
- D.给液压泵出口提供正压,并防止系统泄漏
- 21
-
成本指数高时,应:
- A.适当减小飞行马赫数,降低飞行油耗
- B.适当增大飞行马赫数,缩短飞行时间
- C.减小商载,降低飞行油耗
- D.保持在远航马赫数飞行,缩短飞行时间
- A.3
- B.5
- C.7
- D.10
- A.飞行人员
- B.空勤人员
- C.飞行人员和地面人员
- D.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
- A.空中交通管制员
- B.飞行签派员
- C.机长
- D.飞行签派员与机长
- A.CCAR121部
- B.CCAR25部
- C.CCAR61部
- D.CCAR65部
- A.重心前移时VMCA增大
- B.重心后移时VMCA增大
- C.重心对VMCA无显著影响
- D.重心后移时VMCA将减小
- A.使汽化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 B.使排气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 C.使气缸头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 D.使滑油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 A.平均海平面高度2000米
- B.平均海平面高度1600米
- C.平均海平面高度1200米
- D.平均海平面高度1000米
-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平直的西风
- B.等高线密集
- C.等温线密集
- D.有带纤维状纹理的卷云
- A.100米
- B.60米
- C.30米
- D.0米
- A.中午,冬季
- B.早上,夏季
- C.早上,冬季
- D.午后,夏季
- A.减小飞行速度,防止失速
- B.增大操纵感力,防止操纵过量
- C.改善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
- D.减小或消除操纵感力,调整飞机平衡
- A.航向减小
- B.航向增大
- C.航向不变
- D.无法确定
- A.由北朝南
- B.由南朝北
- C.由西向东
- D.由东向西
- A.偏流增大,地速在顺侧风时增大
- B.偏流增大,地速增大
- C.偏流减小,地速减小
- D.偏流增大,地速不变
- A.增大l倍
- B.增大2倍
- C.增大4倍
- D.不变
- A.驻机场航空单位或者航空公司的调度或签派部门
- B.驻机场航空单位或者航空公司的负责人
- C.驻机场航空单位或者航空公司的运行管理部门
- D.执行飞行任务的机长所属飞行大队
- A.当供气管路气滤堵塞时起旁通作用,防止供气中断.
- B.防止外界大气压力大于座舱压力.
- C.防止座舱余压超过规定值.
- D.防止座舱失压.
- A.标称航道左右10°范围以内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45海里
- B.标称航道左右35°范围以内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5海里
- C.标称航道左右35°范围以外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0公里
- D.标称航道左右35°范围以内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7海里
- 41
-
不属于航路监控系统的是:
- A.一次雷达
- B.二次雷达
- C.自动相关监视系统
- D.场面监视雷达
- A.南北主航路
- B.南北次航路
- C.东西主航路
- D.东西次航路
- A.100,300
- B.300,600
- C.400,600
- D.600,1000
- A.顺风时增大速度
- B.逆风时增大速度
- C.逆风时增大高度
- D.顺风时减小高度
- A.MAXRATECLB
- B.MAXANGLECLB
- C.ECONCLB
- D.RTACLB
- A.B类
- B.C类
- C.D类
- D.取决于当时的着陆重量
- A.防冰除雾
- B.防冰排雨
- C.提高防撞击强度
- D.A和C
- A.气温垂直递减率
- B.干绝热递减率
- C.湿绝热递减率
- D.气温露点差
- A.一个级别
- B.两个级别
- C.三个级别
- D.五个级别
- A.飞机的最大着陆重量
- B.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
- C.飞机的失速速度
- D.飞机的着陆入口速度
- A.1
- B.1.2
- C.1.4
- D.2
- A.航迹偏在航线的上风面
- B.航迹偏在航线的下风面
- C.航迹与航线重合
- D.无法判定航迹偏在哪面
- A.旅客包机
- B.补班飞行
- C.旅客加班
- D.正班飞行
- A.①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2个
- B.3个
- C.4个
- D.1个
- A.液压助力器的控制部分
- B.液压助力器的传动部分
- C.飞行操纵面
- D.B和C
- A.《民用航空机场运行最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准则》(AC-97-FS-2011)
- B.《飞行区技术等级要求》
- C.《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86号令)
- 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规则》
- A.1309
- B.2537
- C.8824
- D.5690
- A.范围越小
- B.越弱
- C.强度变化不明显
- D.强度越大
- A.增加起飞所需升力
- B.增加起飞所需爬升能力
- C.减小阻力
- D.减小失速速度
- 61
-
PTT是指():
- A.Pushtotalk
- B.PulseTransmissionTime
- C.Pushtotest
- D.puttoterminal
- 62
-
翼面涡流发生器的作用是:
- A.破坏上翼面的展向流动
- B.减小激波阻力
- C.改善后掠翼飞机的稳定性
- D.改善后掠翼飞机的副翼操纵性
- A.防止翼尖先失速
- B.增加飞机阻力
- C.防止翼尖涡
- D.增加飞机升力
- A.频率差
- B.相位差
- C.幅度差
- D.距离差
- A.大小不等的水滴
- B.冰晶和雪花
- C.过冷水滴
- D.大量的水汽
- A.A类空域
- B.B类空域
- C.C类空域
- D.D类空域
- A.100米和9999米
- B.50米和9999米
- C.<100米和>10千米
- D.<50米和≥10千米
- A.几何误差
- B.电离层延迟误差
- C.时钟误差和星历误差
- D.设备误差
- A.6个月
- B.12个月
- C.18个月
- D.24个月
- A.5小时
- B.10小时
- C.15小时
- D.2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