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修改图标
- B.捆绑文件
- C.出错显示
- D.木马更名
- A.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 B.作业说明书
- C.终端命令解释程序
- D.中断处理
- E.优先级调度
- F.系统调用
- A.ipconfig/all
- B.netstat
- C.ipconfig
- D.ping
- A.插拔法
- B.交换法
- C.比较法
- D.振动敲击法
- E.升温降温法
- 20
-
主板的故障种类有()。
- A.BIOS芯片损坏或被病毒破坏
- B.外部接口故障,如不能键盘、鼠标,串口,并口等故障,以及IDE控制器故障等
- C.各种接口,插槽接触不良或者故障,如CPU插槽,内存插槽,AGP插槽,PCI插槽等插槽的故障
- D.主板电源故障
- E.主板缓存故障
- 21
-
进程具有()特性。
- A.动态性
- B.共享性
- C.并发性
- D.相互制约性
- E.独立性
- F.静态性
- A.交换机便宜
- B.交换机读取帧的速度比HUB快
- C.交换机产生更多的冲突域
- D.交换机不转发广播
- A.入侵检测收集信息应在网络的不同关键点进行
- B.入侵检测的信息分析具有实时性
- C.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精确性不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精确性高
- D.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既能检测网络的入侵行为,又能检测主机的入侵行为
- E.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发生的入侵事件进行应急响应处理
- A.硬盘主从跳线
- B.固定硬盘到主机箱
- C.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
- D.通电测试
- A.netstat
- B.tracert
- C.ping
- D.ipconfig
- A.电源风扇
- B.CPU风扇
- C.主机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
- D.显示器开关
- A.使用的操作系统
- B.系统目录
- C.硬盘分区情况
- D.系统口令
- A.稳定性
- B.兼容性
- C.速度
- D.扩展能力
- E.升级能力
- A.辐射问题
- B.环保问题
- C.屏幕的大小
- D.能量消耗
- A.光纤接入
- B.ADSL接入
- C.Modem接入
- D.ISDN接入
- A.RJ-45
- B.F/O
- C.AUI
- D.BNC
- A.20~20kHz
- B.30~20kHz
- C.45~20kHz
- D.45~25kHz
- A.存贮器
- B.I/O接口
- C.I/O设备
- D.CPU
- A.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 B.安全授权不是人员管理的手段
- C.安全教育是人员管理的有力手段
- D.人员管理时,安全审查是必须的
- A.Tab
- B.Shift
- C.Ctrl
- D.Enter
- A.255.0.0.0
- B.255.255.0.0
- C.255.255.255.0
- D.255.255.255.255
- A.8口
- B.12口
- C.16口
- D.24口
- A.SDRAM
- B.DDRAM
- C.RDRAM
- D.SSRAM
- A.PDU
- B.SAP
- C.用户数据
- D.IDU
- A.字长
- B.工作频率
- C.工作电压
- D.高速缓存
- A.领导责任制
- B.专人负责制
- C.民主集中制
- D.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制
- A.AMR总线
- B.AGP总线
- C.USB总线
- D.PCIEXPRESS总线
- A.此计算机主板上用于安装网卡的扩展槽有问题
- B.与系统中其他某个资源严重冲突或与本系统不兼容
- C.BIOS囓储设备信息的存储块被禁写或有故障
- D.以上均正确
- A.基带传输
- B.调幅
- C.调频
- D.频带传输
- A.端口号
- B.MAC地址
- C.IP地址
- D.协议类型
- A.外频不同
- B.内频不同
- C.Cache不同
- D.封装不同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运输层
- A.硬盘接口
- B.光驱接口
- C.主板电源插座
- D.接F.D.D
- A.网关
- B.路由器
- C.中继器
- D.防火墙
- A.逻辑隔离
- B.物理隔离
- C.安装防火墙
- D.VLAN划分